香港大學文學院開設的「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兼讀課程,由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前中文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趙令揚教授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籌辦成立。學員在兩年學習期間,需進行獨立研究,撰寫畢業論文。畢業同學十分珍惜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自發地把他們提交的畢業論文撮要結集,出版成《根本集》。其後,星島日報為此特闢專欄,亦以「根本集」為名,每月一篇,由課程同學或歷史研習者輪替執筆,成果匯篇成書,至今已出版 7 集。7 本結集顯示了作者對歷史的愛好、對學術的熱誠、對推動國史研究的承擔,和對修讀課程期間學習經歷的珍惜。

港幣 60 元 / 本
Image

取諸社會用諸社會——胡文虎與萬金油花園

取諸社會用諸社會——胡文虎與萬金油花園

「虎標萬金油」,以及位於港島大坑道的「虎豹別墅萬金油花園」,是港人對上世紀其中一份重要的「集體回憶」!而創造這份「集體回憶」的人,就是有「萬金油大王」稱號的胡文虎。

1936年7月21日,「南洋鉅商胡文虎昆仲,斥巨資在本港大坑建築一私人住宅,命名『虎豹別墅』,全部工程,業已告竣,……舉行『進伙』典禮,現任港督及中西紳商各界士女到者逾千人,情形異常熱鬧。」 

胡氏祖籍福建永定,父親胡子欽通歧黃之術,為「草藥郎中」,壯年南渡,於1870年在緬甸仰光廣東大街開設「永安堂」國藥行。後兄弟二人繼承父業,復研發萬金油、八卦丹、頭痛粉等藥物。胡文虎還創造了「以一隻騰躍飛撲老虎為產品的商標」:「虎標」,讓產品變得街知巷聞。隨著業務增長,胡氏昆仲遂開始在東南亞設立永安堂連鎖藥行,及至1926年,更到星加坡創立製藥總廠。

胡文虎心繫祖國,關注家鄉發展,於1928年發表「歸國宣言」稱:「人群應具互助之精神,社會當謀共同之幸福,吾人生於今世,即為今世社會中之一員,利害相關,休戚與共,故對社會事業,自不能漠然視之,力所能及,個人當盡個人之義務,效勞於社會國家,使臻於健全發達之地位也﹗……取之於社會者,固當用之於社會耳﹗」,遂開始啟動在中國投資實業的計劃,而香港則於1929年成為處理中國業務的總部。

隨著在中國的業務展開,胡文虎需經常前往香港視察,二夫人陳金枝則陪伴左右,由於她喜歡香港的國際化氛圍和宜人的氣候, 胡文虎遂有在香港長期生活的計劃——1931年,斥巨資購入約九萬三千平方英呎的大坑道土地,用以興建「虎豹別墅」。胡氏素志不在個人享受,號召「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原則,除盡力公益慈善文化教育外,即堂廈園林亦刻意規劃,期有利於社會公眾,如:香港「萬金油花園」。胡氏把別墅後的空地,闢建「萬金油花園」和虎塔。花園內建有假山、石室、園景等,其中最為人熟悉的,就是以中國神話傳說作題材的塑像和壁畫:「十王殿」,勸誡世人莫要為非作歹,否則死後便要到地府接受嚴厲的懲罰。而且,花園更讓公眾免費進入,不特成為港人公餘遊玩的場所,還成為外來遊客觀光的勝地。

胡氏為人樂善好施,(1)公益:贊助海內外各社團建設及經費,提倡體育,資助地方公共事業建設。 (2)慈善:創建及資助各地平民醫院、接生院、養老院、孤兒院、殘疾院、麻瘋院及其他慈善機構。例如,在香港的長洲胡文虎醫院、 九龍城養老院等。遇到天災人禍的救濟籌募,胡氏尤慷慨解囊, 例如:1953年,深水埗白田村火災,胡氏捐款一萬元,另捐建平民屋一百間。 (3)文化:創辦星系各大日報,例如香港的《星島日報》,開華文國際報業的先河。對提高社會文化,亦甚具貢獻。(4)教育:二次大戰前後捐資建築的大、中、小學,禮堂、教室、圖書館、宿舍等,更是遍及中國和東南亞等地。

胡氏善行,貢獻殊深。好像「萬金油花園」,正符合胡氏所想:「人群應具互助之精神,社會當謀共同之幸福」,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相信在上世紀曾經踏足過「萬金油花園」的港人,不論貧富,都會留下一份難忘的「回憶」!

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碩士同學會執委 周正偉

 (本文曾於2023年8月《星島日報》「根本月報」專欄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圖片:維基百科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