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三所學校的校歌是同曲異詞的,它們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嶺南大學和中華基督教會燕京書院,三校學生大多不知道各自唱著同一首歌曲。另外,海峽兩岸也有三首校歌之曲和香港三校相同。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歷史因素造成的。
先看香港三首校歌的首節歌詞。崇基學院:「南天海嵎,四方人士,同興此學府。崇奉基督,勵志篤行,修業勤是務。漫漫長夜,屹立明燈,使命莫辜負。學成致用,挽救狂瀾,靈光照寰宇。」嶺南大學:「平原廣闊,瞭近目前,江水流其間。群邱遠繞,恒為障護 ,奮前莫畏難。母校屹立,風波不搖 ,佳氣承遠方。地美人娛,乃祖所賜 ,愛保兩勿忘。」燕京書院:「菁莪雅化,學明行修,教澤奏奇功。人文薈萃,中外交孚,聲譽滿寰中。燕京燕京,事業浩瀚,規模更恢宏。人才輩出,服務同群,為國效盡忠。」這三首校歌首節都是十二句,每句字數相同,明顯是要協合相同的曲律,唱法一致,如有歌詞在手,三校學生均能互唱各校校歌。三校校曲相同,並非互相抄襲,其源頭是十九世紀的美國民謠《安妮•萊爾》(Annie Lisle),由波士頓音樂家享利•湯普森(Henry S. Thompson)在一八五七年創作。一八七○年,兩名學生根據此曲創作了歌曲《遠在卡尤加湖之上》(Far Above Cayuga's Waters),後來成為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校歌。由於該曲旋律優美,加上受到康乃爾大學的影響,不少學校的校歌都採用此曲而填寫新詞。
民國時期,一些美國基督教團體在華創立的大學都根據此曲創作中、英文校歌,包括嶺南大學(廣州)、東吳大學(蘇州)、燕京大學(北京)和金陵大學(南京)。一九五二年內地實施「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政策,基督教私立大學全部停辦。一九五一年,廣州嶺南大學前校長李應林、聖公會港澳教區會督何明華(Ronald Owen Hall,曾任嶺大校董)、上海聖約翰大學前校董會主席歐偉國等在香港創立崇基學院,聲稱要繼承內地基督教大學的傳統,自然採用過去比例最高之曲《安妮•萊爾》作為校歌之曲而譜寫新詞。一九六七年,嶺南大學以「嶺南書院」名義在香港復校,沿用廣州嶺大校歌自是順理成章,歌詞隻字不改。至於燕京書院,它由在港燕京大學校友創辦,當然採用母校原曲,配上新詞。可見歷史因素造就了香港三首同曲異詞的校歌。
不單香港,海峽兩岸也有同以《安妮•萊爾》為曲而詞異的校歌。一九五四年,原設蘇州的東吳大學在台北復校,沿用校曲《安妮•萊爾》而譜寫新詞,首三句是「雙溪瀠秀,綠疇平曠,勝境立宮牆」,這是台北外雙溪的景色,第七、八句「東吳舊譽,台灣繼刱」則反映歷史傳承。內地方面,蘇州大學宣稱繼承清末民國時期的東吳大學,因此採用東吳的原始校歌作為蘇大校歌,曲詞不變,首三句是「葑溪之西,胥江之東,廣廈萬間崇。」此外,南京的金陵中學也採用《安妮•萊爾》為校曲,由於該校源於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於是採用前金陵大學校歌,只是改了三句歌詞。校歌的首四句和金陵大學一致:「大江滔滔東入海,我居江東,石城虎踞山蟠龍,我當其中。」字數雖然異於前五首,但可憑唱功協合《安妮•萊爾》之曲律。
總括來說,今天兩岸三地約有六所大、中學採用同曲異詞校歌,目前世界上約有一百所學校以《安妮•萊爾》作為校歌之曲。
香港大學中史研究碩士課程同學會會員 梁勇
(本文曾於2019年8月《星島日報》「根本月報」專欄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