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文學院開設的「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兼讀課程,由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前中文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趙令揚教授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籌辦成立。學員在兩年學習期間,需進行獨立研究,撰寫畢業論文。畢業同學十分珍惜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自發地把他們提交的畢業論文撮要結集,出版成《根本集》。其後,星島日報為此特闢專欄,亦以「根本集」為名,每月一篇,由課程同學或歷史研習者輪替執筆,成果匯篇成書,至今已出版 7 集。7 本結集顯示了作者對歷史的愛好、對學術的熱誠、對推動國史研究的承擔,和對修讀課程期間學習經歷的珍惜。

港幣 60 元 / 本
Image

戰前在港表演的著名魔術師花絮

戰前在港表演的著名魔術師花絮

早於1864年,法國魔術師地巴 (Monsieur Philippe De Barr) 退休,東來香港表演兩場,分別於海員之家和大會堂的皇家劇院演出,還有舉辦抽獎,獎品是地巴的魔術道具。1874年,匈牙利的溫尼國 (Professor Joseph Vanek) 環遊世界表演,於10月3日在港賣過滿堂紅。踏入20世紀,卡達 (Charles Joseph Carter) 、尼哥那 (Nicola, William Mozart Nicol) 、雷蒙 (Maurice F. Raymond) 、程連蘇 (Ching Ling Soo) 、朱連魁 (Ching Ling Foo) 和車法魯 (Ralph Chefalo) 等著名魔術師先後訪港,留下不少趣事。本文選取了雷蒙、程連蘇和車法魯三位世界級魔術師在港表演時所發生的一些趣事與讀者分享,拋磚引玉,望高人指點。

1912年 3月已傳出班民 (M.F. Bandmann) 將領偉大雷蒙 (The Great Raymond) 到港表演,他為孟買皇家劇院開幕表演贏得不少掌聲,特別是「挪亞方舟」一幕變出不少魚、雀和小動物。在歐洲經常在各皇室面前表演,甚獲好評。由於郵輪延誤,4月27日表演要延至29日。首場表演是「挪亞方舟」,傳媒形容他是牧場主人,方舟上多了各類禽鳥,無須去澳洲牧場觀看。雷蒙亦被安排在來自聖約瑟書院和德國教會學校70多學童前表演,娛樂學子。旗、花、雀和不同顏色液體,話變就變。5月4日,雷蒙於大會堂皇家劇院「老貓燒鬚」。事源他表演被扣逃生之術,因要證明手扣是真材實料,他邀請了一裁判團和一名自願被扣上手銬的觀眾上台。那觀眾在眾人前被扣上手銬,他揚言若被扣上手銬的觀眾能自己「鬆綁」,他將獲得100英鎊 (約一千本地元)。話口未完,那觀眾已鬆了一手。雷蒙立刻制止他的動作,並大叫手銬未有銷上。事件弄上法庭,因雷蒙要趕下場表演,一星期後要離港,法庭安排了快審日期。原來那觀眾是英軍羅中蔚(Lieutenant Law) ,審了數天,法官判雷蒙敗訴,結果雙方庭外和解,握手言和,羅中蔚接受500元賠償和庭費,並將200元捐慈善機構。不知是否皇家劇院不利,5月5日雷蒙移師新落成的九如坊戲院表演,票價3元、2元、1元和5毫。果然,5月20日孫中山抵港,下塌香港大酒店,當晚飯後就乘轎車到九如坊戲院看魔術表演,招來貴人。

1917年5月3日程連蘇抵港,行李多達300噸有多,攪手仍是班民。程連蘇最出名是他一年後在倫敦表演時中槍身亡。1918年3月23日當他在倫敦的綠林帝國表演戲法的時候,發生了嚴重的失誤。道具槍的磨損導致一些火藥在真的槍膛裡引爆,並且把裝在裡面的子彈發射出去,而射中了程連蘇的胸部。他被送到鄰近的醫院接受緊急治療但是隔天宣告不治死亡。其次是他的身世,一般以為他是中國人,其實他父親是蘇格蘭人,職業工程師,母親來自廣州一宗教家庭姓程,在美國跟一華人學藝,後在墨西哥創出魔術事業,以母親姓氏改名。程先生在香港表演時不忘做善事,5月10日助廣華醫院籌款表演,籌得善款近400元,亦扶助娛樂服務基金 (Service Entertainment Fund) 籌款。其後移師九龍普慶戲院表演。離港時往廣州,欲找尋母親的家人,但這次是他最後踏足母親的家鄉。

1921年訪港的車法魯最為特別,他表演前的宣傳選擇了人群聚集的中環街市。1月6日他通知傳媒7日會走訪有20多年歷史建築物中環街市 (今歴史建築物中環街市的前身) 即場免費表演。車先生選中了一賣柑檔,順手取柑,以小刀開,內有一五毫硬幣,再取再開,每個都有一五毫硬幣,他問檔主那些硬幣是誰的。他以手上的一五毫硬幣付開了的柑,但當檔主在他手上取幣時,那幣不翼而飛,其後在一觀看者手上取回那硬幣支付。當檔主找回零錢時,他手上的碎錢竟然是一枚英國金幣。他又走向一橙檔,警告檔主橙內有異物,然後他伸手入籃子,取出一隻倉鼠。最後他到一雞蛋檔,隨手拿一蛋,在盤角打開雞蛋,內裡有一英國金幣,再取蛋再開,又有一英國金幣。他問雞蛋多少錢,檔主收5仙,他付錢,但同樣地當檔主在他手上取幣時,那幣不翼而飛。那時中環街市已擠得水洩不通,車先生沿路離開街市。

19世紀魔術玩意已流入香港,唯未能吸引大量觀眾,直至20世紀,不少世界級魔術師到港表演留下趣事。英國人傳入不少西方娛樂如歌劇、音樂和運動,在工作之餘,輕鬆身心。俗語有云:「只用功不玩耍,聰明孩子也變傻」,期望疫情間我們也可輕鬆享受一下軟性娛樂。

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碩士同學會副會長 馬冠堯

(本文曾於2022年6月《星島日報》「根本月報」專欄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