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新舟60」飛機因頻生故障,生產公司向當局申請暫時停飛。它是中國目前唯一用於民航的國產支線飛機,按國際適航標準設計和製造,但是一直並未取得歐美的飛行認證許可,故此客戶以國內和第三世界國家為主。幾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屢傳捷報,神舟、嫦娥等項目相繼實現,早已把人送上太空了。相對來說,航空工業卻遠遠滯後,不但始終造不出自己的大型民航機,現在支線飛機仍是波折重重。回顧「運十」這個中國首次研發大型飛機的嘗試,為何在1970年代初上馬,最終又後勁難繼,或許有些啟示。
運十的升空
運十(Y-10)項目源於中央領導人的構思。1950年代中,中國仿製蘇聯戰機,造成第一架自製噴氣式飛機殲五(J-5)戰鬥機,已經投入量產。1969年,周恩來提出將仿製成功不久的轟六(H-6)轟炸機改裝為民航機的想法,外交部長陳毅也希望乘坐自己的飛機出國訪問,毛澤東更指出上海工業基礎好,應該造飛機。1970年8月,國家計委、軍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向上海市下達了研製大型客機的任務(708工程),即運十飛機。
空軍副司令員曹里懷作為具體組織者,向運十設計組強調新飛機是中央首長專機,為周總理飛往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用,容納代表團四、五十人就夠了。另外,又要能從烏魯木齊直飛至歐洲的友好國阿爾巴利亞,相信是為了消除在航程中要求降落其他國家加油的麻煩。姑勿論這是否「面子工程」,强要顯示國力,亦不能忽略研製大飛機所帶動的軍用、民用兩者互相扶持的產業效益,不失為一種戰略遠見。
設計組在熊焰、馬鳳山帶領下,確定了設計方案,並進行初步測驗。1971年12月,巴基斯坦一架波音707客機在新疆墜毀,葉劍英指示要迅速去分析殘骸。採集到的數據,對研發人員改進既有方案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他們拋開了沿用的蘇聯飛機規範,首次參照了更先進的美國民航適航標準。後來中美關係改善,中國購入了十架707客機,其中一部留作逆向工程進行仿製。在70年代政治運動頻繁、物資嚴重缺乏的艱苦條件下,設計組終於造出原型機。據參與者的回憶文章,他們都是抱著為國爭光的心態,去克服種種生活和科研上的困難。
1980年9月26日,運十完成首次飛行,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能夠造出100噸量級飛機的國家,引起傳媒注意。1981年12月9日,香港《文匯報》報導「我國自行設計和研究製造的運十大型噴氣客機,由上海試飛北京,獲得圓滿成功。」隨後,運十在不同城市繼續進行試飛。
從Y-10到C919
運十項目取得若干技術突破,大體上勝於當時國內的主要機種三叉戟,奠定將來發展的基礎。當然和歐美先進水平比較,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仍存在不少需要改進的問題,如耗油量高、噪音大、載客量低、可靠性測試不充分等。後來,更由於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未具體批覆經費,運十項目無法繼續下去,到了1985年實際上可謂胎死腹中,只能充當供人憑弔的展品。
運十的死因,首先是技術和經濟上的先天不足。最初作為首長公務機來設計,可以不計成本。及至80年代初,目標客戶變為民航,這樣運十用作遠程客機載客量小,作為中程客機耗油又過大,毫無經濟效益。况且,縱使波音作出否認,依然難改運十是波音707翻版的形象,已是一個舊機種了,安全性能也是疑問,國內航空公司自然不願採用。另一方面,項目倉卒上馬,其他配套的部件未能趕上。例如發動機開發進度嚴重落後,若果沒有生產發動機的能力,根本談不上飛機的批量生產。
說到體制問題,可能更是致命傷。在項目的管理上,運十由中央責成上海市直接領導,是在航空工業部的體制外進行的。出於中央的統籌,不同部門和省市不得不投入人力物力,造就計劃初期的成果。但歷經政治形勢的變遷,中央沒有餘力協調項目時,進度難免受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一個行業主管部門本應對該行業擁有壟斷權力,航空工業部就很可能不會全力支持運十的發展。在政治情感上,由於四人幫的張春橋、王洪文也曾過問運十項目,令飛機被某些人視為文化大革命的遺物,不願扯上關係,運十的試飛儀式便沒有高層官員出席。
直至1978年,民航僅佔客運的0.1%和貨運的0.001%,鐵路仍是最重要的運輸模式。沒有人想到踏入1980年代後,民航需求突飛猛進。若果當初堅持運十項目,能否造出一架適合市場的飛機,專家們各有各的說法。只是,空中巴士公司同樣於1970年正式成立,已經成功挑戰波音的霸主地位。現在,C919是中國自主設計的第二款國產大型客機,估計在兩三年間首飛以至付運。不過,要和空中巴士(Airbus)、波音(Boeing)形成ABC並行的格局,看來還是漫漫長路,畢竟和四十年前相比,技術、商業和政治環境已大大不同。若果官僚行政體制還是束縛了技術原創性、營運靈活性、管理務實性,縱使中國航空工業規模居於世界前列,業績卻仍然遠遠落後。可見,面對的難關,有多少依舊是老問題?
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祕書 鄺明威
(本文曾於2014年9月《星島日報》「根本月報」專欄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圖片: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