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字介夫,號石齋,四川新都人,自幼聰穎好學,十二歲舉於鄉,十九歲先其父中進士,選庶吉士,入翰林讀書,授檢討。弘治二年(1489),楊廷和為修撰,專責編纂《憲宗實錄》。書成,以纂修進侍讀,從太子讀書;後因修《會典》而晉升左春坊大學士,充任日講官。
正德二年(1507),楊廷和規勸武宗,開罪劉謹(1451-1510),調職南京,任吏部左侍郎。 未幾,楊廷和被召回,得首輔李東陽(1447-1516)推薦,入閣參預機務。當時,劉瑾擅權跋扈,朝中皆盡黨羽,李東陽、楊廷和無甚作為,只能『委曲其間,小有劑救而已』。正德五年(1510),安化王朱寘鐇(?-1510)以誅滅劉瑾為名,起兵造反。然而,亂事因楊廷和舉薦仇鉞(1465-1521)得當而旋即平定。後來,劉瑾罪行遭揭發,以謀叛罪伏誅。十月,劉六、劉七在霸州起事,貧苦農民相繼奮起響應,人數達至萬人。楊廷和以陸完(1458-1526)代馬中錫(1446-1512),遣邊兵圍堵流賊,亂事終告平息。賊平論功,楊廷和特加少師、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致仕,楊廷和升任首輔。
武宗喜好聲色享樂,不理政事,楊廷和屢次諫勸,陳述改革,但均不被採納。正德十四(1519)年,朱宸濠(?-1521)起兵謀反,武宗自稱威武大將軍,親率兵馬討伐。叛亂平定,朱宸濠被處死,然而武宗亦病入膏肓,第二年三月病死於豹房。武宗無子繼承,楊廷和遂以『兄終弟及』,力排眾議,迎立興獻王長子朱厚熜,即明世宗。世宗即位之初,楊廷和草擬登極詔書,推行多項革新措施,盡去武宗時期之弊政,一時,中外稱慶推許。
世宗入繼大統之時,就因繼位繼嗣問題與楊廷和發生齟齬。世宗認為『遺詔以吾嗣皇帝位,非為皇子也。』後來,世宗與楊廷和又因對興獻王稱號意見不同而引起了一場激烈的『大禮議』爭辯。楊廷和援引漢定陶王(劉康,?-前22)、宋濮王(趙允讓,995-1059)為例,認為『是足為據,宜尊孝宗曰皇考,稱獻王為皇叔考興國大王,母妃為皇叔母興國太妃,自稱姪皇帝名,別立益王次子崇仁王為興王,奉獻王祀。』世宗堅持自己繼統不繼嗣,手敕內閣,但楊廷和不妥協,將手敕封還,令『帝常忽忽有所恨』。世宗體弱多病,熱衷齋醮活動,楊廷和諫諍規勸,世宗不聽,楊只好上疏求去。嘉靖三年(1524),楊廷和致仕。嘉靖七年(1528),世宗下詔懲處參與『大禮議』之爭的官員,楊廷和『謬主濮議,自詭門生天子、定策國老』,被削職為民。嘉靖八年(1529),楊廷和去世,享年七十。後來,世宗從大學士李時(1472-1538)口中得知國家儲量可支數年,他感慨說此乃楊廷和之貢獻。
隆慶初年,穆宗(朱載垕,1537-1572;1567-1572 在位)恢復楊廷和官爵,追贈太保,謚號文忠。
(本文曾於2009年3月《星島日報》「根本月報」專欄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許文須 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碩士同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