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文學院開設的「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兼讀課程,由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前中文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趙令揚教授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籌辦成立。學員在兩年學習期間,需進行獨立研究,撰寫畢業論文。畢業同學十分珍惜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自發地把他們提交的畢業論文撮要結集,出版成《根本集》。其後,星島日報為此特闢專欄,亦以「根本集」為名,每月一篇,由課程同學或歷史研習者輪替執筆,成果匯篇成書,至今已出版 7 集。7 本結集顯示了作者對歷史的愛好、對學術的熱誠、對推動國史研究的承擔,和對修讀課程期間學習經歷的珍惜。

港幣 60 元 / 本
Image

從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説起

從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説起

近些月來,一齣以武則天為主角的古裝宮廷電視劇,由於畫面尺度,需要作「技術調整」,引起熱議,大大掩蓋了劇中情節有違史實的討論。由於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圍繞武則天的疑案一直引起人們的興趣,她和子女的關係就充滿爭議。為了爭奪后位,究竟武則天有無親手掐死初生女兒?嫁禍王皇后;為了稱帝,有無殺害長子李弘和次子李賢?掃除障礙。以下僅追溯李弘這個名字的可能涵意,或許從一個側面,折射當中的母子關係。

仁孝的皇太子

李弘(652-675),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656年,原先的皇太子李忠被廢,代之以李弘。他自幼「仁孝謙謹」,為太子後體恤民情,曾上書高宗促成修正不合理的律法。高宗為了培養李弘處理政務的能力,在巡幸期間,曾命東宫宫臣輔佐太子監國。到了晚年,因身體不支,欲禪位給太子,但李弘也如其父一樣虛弱多病,可能受不了壓力,病情急劇惡化而猝死,年僅二十四歲。高宗皇帝和武皇后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贈太子為皇帝,謚號「孝敬」,葬於恭陵。

但是,無論正史野史,不少或明或暗提示母子之間,在公在私都存有不少矛盾,最後武則天狠心毒殺了長子。例如,當時大唐投入大量兵力於征戰高麗,很多百姓逃避兵役,朝廷在武則天主持下,制定「身斬,妻子籍没」的嚴厲措施,李弘上表批評,要求逃亡之家,妻子免受連坐,不致充官。又如,李弘偶然遇到曾和武則天爭寵的蕭淑妃所生的兩個公主,被幽禁在宫中,三十多歲仍未出嫁,頓生憐愍之心,奏請高宗助她們完婚,因此令武后心中惱怒。諸如這類事件的細節,好些還需探究,辨别真偽。不過大體上,李弘的政治理念偏向儒家仁政一邊,與武則天的方略大相徑庭。

然而,根據敦煌所出《洞淵神呪經》的抄本,道士在664年奉敕為皇太子抄寫此經。除了為多病的太子求福外,想怕是經中有「李弘當王」的讖語,証明李弘繼承皇嗣合乎天意。

救世的太平真君

從東漢末年開始,直至南北朝,其間出現過多次以李弘為號召的叛亂。有關李弘的讖記,見於《老君音誦誡經》、《洞淵神呪經》、《老君變化無極經》等道教經典,先輩學者楊聯陞、湯用彤等早已有所探討。以往大陸的學者大多在「農民起義」的框架下,討論李弘這個象徵性人物,近年則吸收了西方的學術成果,兼從千禧年主義(millenialism)(未來的黃金時代)及彌賽亞主義(messianism)(救世主或明君)的脈絡去分析。

這些道經大致講述在末世劫運的大動亂之際,當有真君出世,在聖賢及仙人道士輔佐下,帶領奉道的民眾,步向太平盛世。真君諱「木子弓口」,即李弘,是讖緯常用的拆字方式。自王莽篡漢,就有「劉氏復興,李氏為輔」的讖語流傳。或許基於道教傳説中的老子(李聃),變化無常,在上古時代,世世出為帝師。在後來的演變中,李弘成為老君的其中一個化身,在末世扮演救世主,拯救世人。讖語很多時是雙面刃,既可以為反叛者作依據,亦能夠附會到當今統治者身上。在隋末群雄爭霸中,李氏當王的讖語甚有影響,除了李淵外,李密等人也加以利用。最終,大唐建立,追認道教教主為祖先,樹立號稱老子血脈的李唐皇室的神聖王統。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是,漢代以來盛行的「太平」思潮,「致太平」不單是儒家追求的理想,也是其他各家各派的夢想。李弘在道經中號稱「金闕後聖太平李真君」,而入唐以後,唐太宗的一個重要名號,就是「太平天子」。唐高宗和武則天為長子取名李弘,次子李賢,而女兒嘉號「太平公主」,不難理解當中的含意。李弘死後無子,高宗將楚王李隆基過繼給他,即以後的唐玄宗,亦以「太平天子」自居。與其説是政治家營造利用讖緯去迷惑民眾,不如説是他們順從了當時普遍的信仰,亦顯示了父母對兒女的企盼。

到了兩宋,理學興起,政治理論大為世俗化,但並不代表這些帶有超自然意味的讖緯思維,完全退出歷史舞台,只看後來的太平天國,可見其餘緒。

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司庫   鄺明威

(本文曾於2015年7月《星島日報》「根本月報」專欄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圖片:電視劇《武媚娘傳奇》劇照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