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文學院開設的「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兼讀課程,由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前中文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趙令揚教授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籌辦成立。學員在兩年學習期間,需進行獨立研究,撰寫畢業論文。畢業同學十分珍惜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自發地把他們提交的畢業論文撮要結集,出版成《根本集》。其後,星島日報為此特闢專欄,亦以「根本集」為名,每月一篇,由課程同學或歷史研習者輪替執筆,成果匯篇成書,至今已出版 7 集。7 本結集顯示了作者對歷史的愛好、對學術的熱誠、對推動國史研究的承擔,和對修讀課程期間學習經歷的珍惜。

港幣 60 元 / 本
Image

陳衡哲的「情」與「史」

陳衡哲的「情」與「史」

陳衡哲(1890-1976),筆名莎菲(Sophia),是民國時期知名的作家及學者。1914年,她作為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的女學生之一,專修西洋歷史。1917年發表的《一日》,使陳衡哲成為首位創作白話小說的女作家,而她更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的第一位女教授。

戀情、親情、民族感情

陳衡哲的名字很多時和丈夫任鴻雋連在一起,他們聯袂走過40年同甘共苦的道路,為教育事業和「科學教國」的理想而努力。當然,引起更多人興趣的,是陳衡哲與胡適早年那段似有還無的戀情。不論如何,他們三人相識於留學美國期間,經常討論中國文學革命問題,胡適曾賦詩《我們三個朋友》以記述彼此深厚的友誼。

少年時代,陳衡哲已堅拒纏足,違抗包辦婚姻。對兒女的感情,她採取新式作風來表達,重視培養子女的獨立人格。長女任以都在美國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據她回憶,孩子從小有着西式的起居飲食禮俗。除了家教嚴厲、禁絕舊社會的壞習慣外,母親對孩子的娛樂也很看重,會安排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另一方面,孩子還要背誦四書五經,遵守若干傳統中國書香世家的規矩。陳衡哲從養育下一代,看到為國家培植英才,以振興民族文化。她希冀青少年不要忘記:愛,除了兩性的和家庭以外,還要升華到愛國家、愛民族以至愛人類。

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證明自身是不足以解决中西接觸以來所產生的問題了,中國要復興,除了接受西方文化之外,別無出路。雖然陳衡哲是這樣說,但對西方關於中國文化停滯不變、保守排外、缺乏宗教情感等觀念,她可要駁斥。1931年,由陳衡哲主編英文論文集〝Symposium on Chinese Culture〞,當中收有胡適、丁文江、陶孟和、任鴻雋等的文章。在結語部分,她認為從遠古時代起,中國就一直不能避免外來的影響。現代中國文化猶如長江的中段,數以千計的大小河流早已匯入了它的上游,所以中游的水已經是一個高度混合的產物,只有小部分是來自源頭,儘管長江從來未失去其連續性和完整性。對陳衡哲那一代而言,新舊、中西文化的衝突還是很厲害的。在1934年清華大學校友會的演說中,「洗刷國耻」仍舊是她的一個志願。

歷史家的公平眼光

陳衡哲是一個較早以西洋史為專業的學者,這方面的作品有《西洋史》、《文藝復興小史》以及一些歷史小品等。二十年代出版的《西洋史》,作為「新學制高級中學教科書」之一,流佈極大。著書的動機,可謂深受國際及國內局勢所影響,尤其是1914年爆發的歐洲大戰。讀史的結果,使她領悟到戰爭是一件反文化的事。但是只要揭穿武人政客的黑幕,戰爭是可以避免的,而歷史是最有功效的方法。因為,人類的歷史具有普遍和特殊的兩個性質,了解那一部分的人類,可以幫助了解自己的一部分。歐洲大戰令中國的知識分子,開始反思以至質疑一向推崇的西方價值觀。陳衡哲則認為國際的混亂狀態,當然不能如實反映西洋文明精神。在紛亂交錯的史事中,她確立兩條主線:基督教和文藝復興。

二十年代初「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在清華大學開會之後,就有「非宗教大同盟」的成立。一方認為基督教使西方文化發達,中國也需要它;另一方卻認為基督教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先驅。陳衡哲「用了歷史家的公平眼光,去找取歷史上的真確事迹,來給大家做研究這個問題的材料的。」平心靜氣地知人論世,減少感情用事。她以基督教的發展為線索,把歐洲古代中世史嬗變的過程描繪出來。而始於十四世紀的文藝復興,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重新發現,大大促進了當時的人文主義思想和藝術家的創作,被看作中世紀跨向近世的關鍵。陳衡哲說文藝復興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復生,一是新生,正是她所期盼於中華文化。

陳衡哲不但是一位史學家,也是一位歷史教育家。她反對注入式教育,要求學生自己搜求材料,作為輔助或證明課堂上所學到的。在敍述西洋史迹的段落中,不時與中國有關內容加以聯繫,又愛引用中國詩文名句來描繪西洋事物。着眼的是培養讀者分析現代社會上各種現象的能力,因為「歷史不是叫我們哭的,也不是叫我們笑的,乃是要求我們明白他的。」

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秘書                 鄺明威

參考資料:

  • 《任以都先生訪問紀錄》,張朋園、楊翠華、沈松僑訪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 朱維之編:《陳衡哲散文選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91。
  • 陳衡哲:《西洋史》,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 黃嫣梨:〈清華留美女歷史學家-北大教授陳衡哲〉,載《近代中國留學生論文集》,香港歷史博物館,2006。
  • 歐陽軍喜、李明:〈193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想象-以陳衡哲主編的《中國文化論集》為例〉,東南大學學報,2005年11月。

(本文曾於2010年7月《星島日報》「根本月報」專欄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