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文學院開設的「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兼讀課程,由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前中文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趙令揚教授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籌辦成立。學員在兩年學習期間,需進行獨立研究,撰寫畢業論文。畢業同學十分珍惜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自發地把他們提交的畢業論文撮要結集,出版成《根本集》。其後,星島日報為此特闢專欄,亦以「根本集」為名,每月一篇,由課程同學或歷史研習者輪替執筆,成果匯篇成書,至今已出版 7 集。7 本結集顯示了作者對歷史的愛好、對學術的熱誠、對推動國史研究的承擔,和對修讀課程期間學習經歷的珍惜。

港幣 60 元 / 本
Image

香港早年的年宵市場

香港早年的年宵市場

華人視農曆新年為全年最重要的節日,年尾有謝灶、洗邋遢、埋年結、開油鑊、做糕點、團年飯、行年宵、貼揮春、封紅包等習俗迎接新的一年。本文簡介香港早年的年宵市場。

早於1898年,香港年宵市場是從剛落成不久的中環街市外開始,伸延至蘇杭街和文咸街。從1907至1910年,報導稱年宵市場已阻塞交通,並日趨嚴重。市場伸至永樂街,貨品有家居裝飾品、食物、水果、甜食、玩具、鮮花和古董等。開價還價聲音充斥市場,好不熱鬧。華人逛年宵總不會空手而回。1917年的天花病雖肆虐,但無减行年宵市場的華人。較多人喜愛的貨品有百合花、牡丹、水仙、大菊、雞冠花、吊鐘、山茶花、金魚、玩具和檀香木,摩囉街的古董亦吸引不少途人。踏入1920年代,除上述年貨外,還有石春、年畫、日曆、瓷器、利是封、全盒、瓜子、醃製糖果、蟹爪花、人做花、花瓶、銀器、茶杯、佛像和臘肉等,日本貨亦打入年宵市場。文咸街和永樂街已成為花市。五號差館鄰皆是年宵古董攤檔。由於人群太多,中環街市外不准擺賣攤檔,部份年宵市場要轉至威靈頓街。蘇杭街從五號差館至摩利臣街,賣的主要是玩具、古董、紙品、煙花、賭具、鞋襪和食具等。文咸街主要賣金魚、臘鴨、臘腸和醃製糖果等。永樂街依然是花市,以牡丹和水仙最多,間中亦有水果。由於羣眾太多,出現「打荷包」(扒手) 現象,小販幾乎每年都豐收。

1932年,由於蘇永文三街年宵市場嚴重阻塞交通,政府安排在灣仔新填地軒尼詩道和莊士敦道中的空地設年宵市場,有16行,每行25攤檔,共400檔口。華人有感地方遠離華人中心,又逢內陸政治不穩引至鮮花供應不足,因此只有不足一半攤檔開業。不少華人仍在城西三街辦年貨。翌年,灣仔新填地的空地因有部分用作影棚和供培英學校作操場,年宵市場只設280攤檔,晚上有霓虹燈設備。先施公司在其天台花園擺設年貨,成一另類年宵市場。蘇永文三街仍見不少年貨。九龍方面就設在窩打老道從彌敦道至海旁一段。是年鮮花供應充足,但價格昂貴,450元一盆,當時一般人收入每月不足百元。金魚由一毫至五元一對不等。石春每斤一毫。蠑螈賣4至5毫一對。講價是習俗,是年宵氣紛,買家常掛在口邊一句:「怕唔怕比少?」。

政府在1935年安排在灣仔海旁告士打道從分域街至菲林明道的一段路設年宵市場。1936年,攤檔面積八呎乘八呎,1月14至23日租金為兩元。九龍分三地,分別是窩打老道從彌敦道至海旁、亞皆老街從新填地街至砵蘭街和南昌街從荔枝角道至長沙灣道。情況不及以前蘇永文三街年宵市場熱鬧。翌年,香港方面在盧押道加了50攤檔,共393個。九龍三個地點不變,合共230攤檔,租金維持不變。是年最搶鏡是安樂園雪糕。1938年受抵制日本貨影響,攤檔少了,港九兩地點沒變。1939和1940年,九龍的亞皆老街改從砵蘭街至深圳街,南昌街就由長沙灣道至大南街,窩打老道不變。社會動蕩,乞丐和扒手活躍。

戰後首次的年宵市場於1946年舉行,港島地點仍在告士打道,從分域街伸至史超域道。九龍地點就不變。攤檔面積加大至十呎乘十呎。租金加至伍元。但生意仍未能走出戰亂的影響。由於灣仔海旁風大,又不方便,跟著兩年的港島年宵市場改在修頓遊樂場,而九龍則於1948年將窩打老道一段改從彌敦道至廣東道,北面只有太子道從廣東道至塘尾道。但攤檔租金升至25元。鮮花升至1,000至1,400元一盆,金魚每條1至2元。以四季桔、臘肉、餅乾、服飾和炮竹最為搶手。1949年港島年宵返回告士打道,九龍改至塘尾道和鴉蘭街的遊樂場。1950年,港島地點無變,九龍就移至西洋菜街從豉油街至奶路臣街、通菜街從豉油街至奶路臣街和豉油街從通菜街至彌敦道,是年被認為是有年宵市場以來最淡的一年。翌年,投年宵攤檔突旺,七百多攤檔有近1900人申請,要抽籤決定。港島地點不變,九龍的西洋菜街從奶路臣街伸至山東街、通菜街一段保持不變、加入山東街從西洋菜街至染布房街一段。貨品分花、雜物和古董。1952年,攤檔增加至近九百。港島地點不變,九龍加開黑布街一段。跟著幾年,競投攤檔仍激烈。1957和58兩年,由於告士打道有渠務工程,港島地點移至銅鑼灣興發街、威菲路道、電氣道、琉璃街、永興街和青風街一帶。貨品分濕、乾和食物三類。1959年,港島設銅鑼灣一帶和干諾道從林士街至摩利臣街為年宵市場,九龍年宵市場仍在旺角,申請競投攤檔要交五元抽籤費用,可見年宵攤檔有利可圖。1960年,港島年宵市場設在維多利亞公園,九龍則在塘尾道從太子道至旺角道。

香港地少人多,「行人街」早已出現於19世紀,填海空地和遊樂場的公共空間也要成為年宵市場,最終選取維多利亞公園,時至今天。百年來的年貨大部份都與今天相似,最早被淘汰的是古董,而買賣金魚的習俗要到2015年才被取消。可見地方習俗是不容易改變。

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碩士同學會副會長                                                          馬冠堯

(本文曾於2019年9月《星島日報》「根本月報」專欄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