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到新疆旅行,經過位於中國和哈薩克邊界的經濟特區霍爾果斯,並在那裏的商店看見很多來自中亞諸國以至俄羅斯的貨品,令我深深體會到「一帶一路」這一國策為新疆以至西北地區帶來很多商機。事實上,自張騫(前164年-前114年)通西域以後,西漢及其以後的王朝儘管已得知很多商人在西域諸國穿梭往來從事商業活動,但直到隋代以前大都未有刻意鼓勵這些商人來華進行貿易。
第一位積極招引西域胡商的是隋煬帝楊廣(569-618)。當時「西域諸蕃,多至張掖,與中國交市。」(註1)楊廣遂派遣大臣裴矩(547-627)到張掖主理通商事宜。裴矩猜知楊廣有意經略西域,遂誘使一眾到張掖進行貿易的胡商說出他們本國的風俗以至地理形勢,並按這些資訊撰成《西域圖記》三卷獻給楊廣,且「盛言胡中多諸寶物」(註2),使楊廣下定決心招引西域商人到來進行貿易。而楊廣也繼續對裴矩委以重任,令他再前往張掖向西域各國招商。裴矩也不負所託,成功招引到十多國的胡商到張掖。此外,裴矩還派遣使者到高昌和伊吾等國進行游說,以巨大的商業利益利誘當地的君長向隋朝納貢,成功令西域四十四國的君長遣使入貢。其後裴矩更對這些使臣「啗以厚利,令其轉相諷諭」(註3),希望讓更多的西域商人知道來華貿易的好處。自此以後「每歲委輸巨億萬計,諸蕃懾懼,朝貢相續。」(註4)
為了讓西域的使臣和胡商體會中國的繁盛,裴矩首先建議楊廣在全國各地徵集能人異士,讓他們穿上高貴的錦綺衣裳和配上華麗的裝飾,在洛陽城內端門街上的戲場表演才藝。戲場的規模宏偉,「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聲聞數十里,燈火光燭天地。」(註5) 接着楊廣下令文武百官及平民百姓充當觀眾,使他們換上光鮮漂亮的衣服,坐在棚閣觀看表演。整個表演自大業六年正月十五日開始,至該月月底結束,歷時半個月,為此隋朝政府「所費巨萬」(註6)。楊廣還採納了裴矩的另一建議,下令整修和裝飾洛陽城中三大市集的店舖。除了使各屋簷的式樣劃一,讓它們的外觀更整齊外,更指令各店掛設帷帳和堆滿珍稀的貨物。店中的商人需穿上華麗的衣服,甚至連賣菜的人也要用龍鬚草編成的席子鋪地。佈置就緒後,楊廣派遣專責西域事務的官員帶領胡商到店中做買賣。此外,各酒食店均需擺好豐盛的酒菜,待胡商經過時邀請他們入座。更誇張的是這些胡商在飲飽食醉後不需付費,因為朝廷不單下令店主不能收胡人的飯錢,還教他們騙胡人說:「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直。」(註7)
一部份胡人為裴矩的精心設計所矇騙,認為隋朝是神仙的國度,其富強鼎盛決非西域諸國所能及。但也有一些聰明的胡人發覺事有蹺蹊,因他們在看到以絲綢纏樹這等富庶表象的同時,也發現隋王朝境內有一些窮人衣不蔽體。這些胡人為此更反問市集上的人:「為何隋王朝不把絲綢分發給窮人做衣服,卻利用它來裝飾樹木?」由此可見楊廣和裴矩為了招引胡商和對外炫富,不惜犧牲廣大民眾的生計。對於這一系列勞民傷財之舉,歷史上又作如何評價?北宋史學家司馬光(1019-1086)對此可謂一針見血:「西域胡往來相繼,所經郡縣,疲於送迎,糜費以萬萬計,卒令中國疲弊以至於亡。」(註8)
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碩士課程同學會執委 朱銘堅博士
註1:魏徵(580-643),令狐德棻(583-666):《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卷67,〈裴矩傳〉,頁1578。
註2:《隋書》,卷67,〈裴矩傳〉,頁1580。
註3:《隋書》,卷83,〈西域傳〉,頁1841。
註4:《隋書》,卷67,〈裴矩傳〉,頁1580。
註5:司馬光(1019-108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63),卷181,〈隋紀〉,頁5649。
註6:《資治通鑑》,卷181,〈隋紀〉,頁5649。
註7:《資治通鑑》,卷181,〈隋紀〉,頁5649。
註8:《資治通鑑》,卷180,〈隋紀〉,頁5635。
(本文曾於2019年4月《星島日報》「根本月報」專欄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