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文學院開設的「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兼讀課程,由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前中文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趙令揚教授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籌辦成立。學員在兩年學習期間,需進行獨立研究,撰寫畢業論文。畢業同學十分珍惜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自發地把他們提交的畢業論文撮要結集,出版成《根本集》。其後,星島日報為此特闢專欄,亦以「根本集」為名,每月一篇,由課程同學或歷史研習者輪替執筆,成果匯篇成書,至今已出版 7 集。7 本結集顯示了作者對歷史的愛好、對學術的熱誠、對推動國史研究的承擔,和對修讀課程期間學習經歷的珍惜。

港幣 60 元 / 本
Image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十周年記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十周年記

深秋入冬再一年,每逢12月中下旬,向是「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頒獎禮的時刻。該獎由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下稱本會)主辦,近年委托國史教育中心(香港)統籌。以終為始,十年如一日,十年前的那段歲月,整個香港社會並未如今天,醒悟國民教育的根本實源於國史(香港向稱中國歷史)教育,根深方能葉茂。本會同仁以推動國史教育為職志,不忍當時在香港中學的中史科步向邊緣,在初中、高中的修讀人數每况愈下,思考如何鼓勵中學生、並用點燈行動實踐,期盼薪火相傳,喚起學界乃至社會,特別是年青一代,重新正视這門獨特而寶貴的學科,珍惜中國史學承傳的寶貴。於是繼「全港中學中國歷史獎勵計劃」徵文比賽後,再主辦「香港青年史家年獎」(下稱香港青史家獎)。該獎的設立,旨在鼓勵在學的中六級,预備升讀大學,且有意修讀與文史密切相關學系的同學。参加者先撰寫有根有據的「學史心得」一文,經專家學者審批、再予以參與者面試。勝出者還要等待中學文憑中史科成績公佈,獲中上等成績(5級或以上)者。按優次,可獲優異獎,以及「香港青史家獎」,獎金1萬元正。至今,香港青史家獎已進入第十個年頭。

中華大地,香港與內地,唇齒相依,血濃於水,休戚與共,尋常百家的生活從來都如此,這既是中國歷史的故事,也是香港的故事,同氣連枝,生命共同體。香港青史家獎設立的初衷,就是鼓勵在學年青一代,有志於歷史學問,放情用理,敢於接棒擔當,持守對民族摶成與融洽的溫情與敬意,說真並講好中國歷史故事,這是推動國家民族發展的精神與動力所在。

文化源流悠長的中國,歷史的研習的內容與價值是什麼?周禮、秦制、漢習、唐風、五代浮華亂世、兩宋經濟科研蓬勃、元明清強世與衰運,近代中國處於西風壓境,實質被多國大面積的侵略,東方長期領航的中國要如何自處?廟堂貴胄、萬家煙火,幾乎每一國民,連香港在內恆常捲入東西兩大文化體系及政治衝突的漩渦中,亦東亦西,忽東忽西。近百年的歷史記載,中國老百姓蹣跚卻奮力前行,在21世紀的歷史座標上,中國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乃至民生的大幅改善,並沒有人再懷疑,但對中國的誤解誤判,依舊深刻,從教育現場看,還需要歷史分析,理順脈絡,是非道理,說清楚、講明白。

孔子編《春秋》「述而不作」,再至西漢司馬遷著《史記》,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中國歷史學問提上沉穩認真的青燈,特別是司馬遷惹下李陵事件之禍,受腐刑之後,用著史書的超越,取代受辱的抑鬱,寫下不巧巨著,為歷史研習的高尚精神,樹立學術典範與處事為人的楷模,求真求實求永續如《史記》者,就是歷史價值的座向標尺!

歷史研習當非無師自通,透過不同渠道的正規與非正規的教育,潛移默化是必由之路,香港青史家獎能舉辦十年,筆者必須向香港大學校友事務處,年年幫忙,在大學場地矜貴渴求的情況下,借出場地並將活動刊於校友刊物,以誌其事,感激不盡;《星島日報》等主流媒體參與協辦,讓訊息廣傳,特別是《星島日報》的教育版,從去年開始,更容許青史家得獎者,於教育專欄上開設「青史劄記」專欄,細說歷史以導年輕一輩,共倡習史風氣!

教育最關鍵還在於人,丁新豹教授自本會的籌辦期開始,從鼓勵及愛護年青學生習史覓志的前提下,出心出力出錢,歲月有情,無私奉獻;郭媛平女士擔當本會的年度贊助人,年年無條件的捐輸,讓年青人受惠,筆者由衷敬佩!教育局楊潤雄先生自出任副局長至晉升局長,這些年,多次應允本會的邀約,蒞臨頒獎禮出任主禮嘉賓;港大前校長徐立之教授、現任校長張翔教授,同樣亦先後出任主禮嘉賓,筆者衷心銘感,最後要鄭重一提的是《星島》副總編輯、教育版負責區月媚小姐對同學會活動的長期支持,充份驗證媒體人對歷史教育的重視與承擔!

最後,以「歷史教育,情義在心中」,以為「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十周年記!

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會長

何漢權

(本文曾於2021年11月《星島日報》「根本月報」專欄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