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文學院開設的「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兼讀課程,由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前中文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趙令揚教授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籌辦成立。學員在兩年學習期間,需進行獨立研究,撰寫畢業論文。畢業同學十分珍惜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自發地把他們提交的畢業論文撮要結集,出版成《根本集》。其後,星島日報為此特闢專欄,亦以「根本集」為名,每月一篇,由課程同學或歷史研習者輪替執筆,成果匯篇成書,至今已出版 7 集。7 本結集顯示了作者對歷史的愛好、對學術的熱誠、對推動國史研究的承擔,和對修讀課程期間學習經歷的珍惜。

港幣 60 元 / 本
Image

《辛亥革命百周年》── 國史與國民教育重要一課

《辛亥革命百周年》── 國史與國民教育重要一課

2011年倒數的100年,辛亥革命發生,無疑,這是中華民族命運與發展關鍵一年,這是國家重要歷史的里程碑。無論中、西方的歷史學家,乃至滿有鬥爭經歷的政治風雲人物,他們對辛亥革命的評價,述說內容或許有異,但本質基本趨於一致,那就是辛亥革命衍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茲舉數例:

張玉法:《辛亥革命史論》「辛亥革命當然是一個革命。它完成了光復會『光復中國之政權』的目標,也完成了共進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人權』的目標,只有『平均地權』沒有實現。」(註1);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註2)蔣廷黻:《中國近代史》:「辛亥革命打倒了滿清,這是革命惟一的成績。滿清打倒了以後,我們固然掃除了一種民族復興的障礙,但是等到我們要建設新國家的時候,我們又與民族內在的各種障礙對面了。」(註3)章開沅〈黃帝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功績,過去我們往往只強調民國的建立與共和國觀念的深入人心;卻忽視其作為建立近代民族國家的肇始地位,特別是對於中華民族這一國族構建的關鍵性貢獻。」(註4)

不以人廢言,在還未搞三面紅旗災難與文化大革命浩劫的毛澤東,曾於1954年發表的《關於辛亥革命的評價》就有如下的歷史宏觀論述:「辛亥革命確實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革命。……在人類歷史上,有過幾次性質不同的大的革命。……第一次,是奴隸主推翻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使人類的生產和社會大進一步。……第二次,是封建地主革掉奴隸主的命。這次革命,在中國大概是在春秋戰國時代。……第三次,是資產階級革封建地主階級的命,也就是民主主義革封建主義的命。在中國,就是辛亥革命。……它(指辛亥革命)公開號召實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國,建立了中華民國和臨時革命政府,並制定了一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以後,誰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們說它有偉大的歷史意義。」(註5)而劉少奇也認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註6)周恩來更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了空前的大解放,為以後革命的發展開闢了道路。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註7)

美國歷史學家芮瑪麗 (M.C. Wright) 認為,1911年辛亥革命反映了當時民族主義和社會改變的重要性;但是她對國民黨和共產黨創造出來的革命意義 ── 國民黨把革命的力量聯繫至反滿的民族主義,而共產黨把革命聯繫到資產階級革命的失敗,芮氏卻有所保留;她認為,1900年前後出現的民族主義不止於反滿,它所包含的是反帝國的情緒;而且當時要求變、要求革命的思想不僅獲得資產階級支持,也得到社會中各個階層的支持。(註8)另一位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L.S. Stavrianos)更認為「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只有三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的大革命,這就是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對中國的統一,公元1911年辛亥革的爆發和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的建立」。(註9)

無庸置疑,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國史教育重要一章,際此時刻,筆者再提國史教育的十點意涵:

  1. 印證國家及民族發展,當中盛載是非黑白、人情與道理的一門具理性邏輯及引發情感之學問;
  2. 能滲出對民族摶成和融洽,持守著溫情與敬意;
  3. 強化國民的群己觀念,權利與義務的平衡;
  4. 國家與民族發展的靈魂與動力的重要源流;
  5. 愛國愛民之所繫;
  6. 建構國民身份認同與國家學體認同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習內容;
  7. 貴古重今,邁向高度文明與文化認真學習,對國民質素提升起關鍵作用;
  8. 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寶貴學問;
  9. 沒有避諱議題的學問探索;
  10. 國家民族發展的過去與現在,永無休止的對話,這些對話具有時代感與現實感。

國史與國民教育密不可分,生命共同體,辛亥革命百年已過,但可歌可泣的事蹟永遠,精神與價值長存!再要補充的是,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多年帝制之時,儘管1905年已有多個革命團體合組成中國革命同盟會,但國民黨並未正式組成,至於共產黨更要十年之後方是出世嬰兒,因此,如果要述說辛亥革命的偉大,那偉大就在於當時中華民族靈魂的覺醒,無數無名英雄拋頭臚、灑熱血的無私奉獻與犧牲!這是今天乃至永遠的中華民族所要謹記的。這也是任何地方要紀念辛亥革命、舉辦任何形式的活動,不能脫的軌。

註1:張玉法:《辛亥革命史論》(台灣:三民書局,1993)。

註2:徐中約著,計秋楓等譯:《中國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

註3:蔣廷黻:《中國近代史》(北京:團結出版社,2009),頁139。

註4:章開沅:〈黃帝與辛亥革命〉,《華夏文化》,2009年2期。

註5:引自毛澤東著:《關於辛亥革命的評價》(1954年9月14日),載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編:《毛澤東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卷6,頁344至346。

註6:劉少奇:〈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人民日報》,1954年9月15日

註7:周恩來:〈開會詞〉,《光明日報》,1961年10月10日。

註8:參考Mary Clabaugh Wright, Introduction, in Wright ed., China in Revolution: the First Phase 1900-1913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pp.12-44.

註9: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吳象嬰、梁赤民、董書慧、王昶譯:《全球通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第七版,上冊,頁20。

何漢權 港大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

(本文曾於2011年1月《星島日報》「根本月報」專欄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