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連篇累牘

連篇累牘

連篇累牘是形容文章篇幅過多,文辭冗長,出自隋代御史李諤之手。

李諤曾是北齊的官員,以能言善辯見稱。後來楊堅(後來的隋文帝)平定北齊後,李諤見楊堅有帝王的風範,所以兩人結交甚深。楊堅當時作為丞相,時常問李諤治國之道,李諤向楊堅獻上《重谷論》一文,闡述國家應該藏富於民。後來楊堅建立隋朝後重用李諤,並指派他負責官員的升遷任免。李諤在職期間,發現官員的文章過於重視詞藻,內容往往空洞無物。

於是他就向隋文帝上書,指出魏晉南北朝的文章都十分重視修辭優美,但是卻忽略了文章是為了講述聖人的道理。這種風氣令到官員們寫文章,連篇累牘卻只是形容月亮、露水般的小事;積案盈箱,只是描寫風和雲之類的景物。世俗用這些比較高下,朝廷要根據這些選拔官員,這種風氣充斥華夏大地。若然以此決定官員的升遷任免,只會令國家朝政日益混亂。

隋文帝見覺得李諤講得十分有道理,於是下令以後官員的寫作不得再用浮豔的文詞,官員的升遷應該考核對聖人之理的認識。

其實隋文帝繼位後,改革了南北朝的依據出身選拔官員的九品中正制,隨之而來的是開創科舉制度之先河。選官不問門第,規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選送三人,參加秀才、明經等科的考試,合格者錄用為官。而李諤的這篇文章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整個朝政風氣的改革,官員不再注重空談,而是強調對治國、為人的理解,這亦為文帝時期的開皇之治奠定了基石。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9年12月13日,現為刪節版。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