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帶至今流傳著一種很有名的小吃——光餅,這一項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原料僅為麵粉、咸麵、鹽巴,另加—點芝麻,又被稱為「征東餅」。無論「光餅」還是「征東餅」,均與戚繼光與閩人一同抗倭的傳說有關。
史載明朝嘉靖年間,倭患不斷,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揮戈南下,直抵福清。為追寇殺敵,軍中常常來不及舉火燒飯,戚繼光便下令烤制一種最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乾糧。由於助戚家軍平倭有功,據說明嘉靖帝賜名曰「繼光餅」,後來人們便把它簡稱為「光餅」。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光餅源於閩東南民眾為戚繼光的軍隊預備的乾糧。有一次,戚家軍行軍至慈溪龍山東門外,一老農為戚家軍獻上許多中間穿有小孔、外置芝麻的鹹餅以作慰勞,並對戚繼光說:這餅光光的,用繩子穿上帶在身邊,餓時即可充饑。戚繼光深感百姓愛軍心切,又看軍隊也需要便於攜帶的乾糧,就命將士接受了百姓的一片心意。
不管是民獻還是自創,光餅這種便於攜帶的乾糧為平定倭寇侵擾立下了大功勞。査乾隆年間的《榕城詩話》,有詩為證:「昔聞南塘戚將軍,禦倭遠走東海岸。三軍千里裹糧來,徵發往往誤朝爨。特作此餅散軍中,一串隨身掛鎧釺。干戈沖斥任鯨吞,臨陣含脯和血汗。身經百戰兵不饑,士氣激發倍驍悍。」至今光餅仍是福州一帶著名的美食。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9年8月16日,現為刪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