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經歷安史之亂後,國力由盛轉衰,加上天可汗制度受到動搖,皆顯示唐朝國力大不如前。對外關係方面,自肅宗起,對不同外族採用聯盟還是對抗的手段,都成為唐朝對外政策的重要一環。外族之中,回紇遣兵協助唐室平亂、收復兩京,對唐朝歷史有著重要影響。
彪悍善戰的回紇是鐵勒諸部之一,擅於騎射,於天寶年間成為北方強國。安史之亂期間,回紇協助平亂,成為一方「功臣」。不過「天下無免費午餐」,唐室好一段時期為借兵付出沉重代價。
《舊唐書》提到,收復長安時,「回紇欲入城劫掠,廣平王固止之。」其後收復洛陽,「回紇入府庫收財帛,於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當時平民百姓慘被魚肉,死傷者以萬計,足見回紇如何暴虐。
回紇除了行徑殘忍,更向唐室苛索財物。《新唐書》記載,肅宗乾元年後,回紇以一匹馬換取唐室的四十匹布絹。這樣對己有利的「交易」,回紇自然食髓知味,每年帶數萬匹馬售予唐室。當中不少回紇馬是劣馬,根本得無所用,不過唐室曾有求於人,只能忍氣吞聲。
面對外族環伺,肅宗及代宗時期,採用「聯回抗吐」策略以抵禦吐蕃。為鞏固與回紇在政治上的聯繫,肅宗不惜將親生女兒寧國公主嫁予回紇葛勒可汗,展開唐朝用真公主和親回紇的開端,其後德宗時期的咸安公主、穆宗時期的太和公主,同樣嫁予回紇可汗。
《資治通鑒》載言,代宗寶應年間,回紇可汗自恃國力強盛,接見代宗之子、仍未登基為帝的雍王李适(音kuò,即日後的唐德宗)時,在旁的回紇將軍車鼻放言,「唐天子與可汗約為兄弟,可汗於雍王,叔父也,何得不拜舞?」要求李适行跪拜之禮。身為皇帝之子的李适未有遵從,結果他四位侍從被鞭一百,其中兩個更賠上性命,可見回紇可汗的驕蠻,以及唐室與外族地位權勢上的轉變。
受辱的李适成為天子後,先後採取斷交回紇、恢復「聯回抗吐」的策略及立場,其後於憲宗、穆宗、敬宗及文宗等朝,唐室一直與回紇保持友好關係。有一點值得提一提,唐德宗貞元四年(788年),回紇人要求將其漢字改爲「回鶻」,象徵其族人如「鶻鷹」般勇猛,所以唐中期以後便稱其作回鶻人。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20年6月12日,現為刪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