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僧人為什麼要敲木魚?這有什麼講究嗎?

僧人為什麼要敲木魚?這有什麼講究嗎?

寺廟中的僧人每天都要敲木魚,木魚發出的「梆梆梆」聲音非常響亮。香煙繚繞,梵音迴響,形成了一種寺院獨特的氛圍。  

木魚是一種法器,有大有小,大的一般放於殿堂之上,有的有一米多長,做法事時才使用,還有的懸掛於廟宇中,每當齋飯之時就會敲響;小的就放在兒案上,以供僧人時時敲擊。木魚這個稱呼非常形象,因為它的外觀呈魚形,所以人們就將其稱為木魚。  

這種法器一般都是用木頭製成,裡面掏空,這樣就可以發出很響亮的聲音。木魚最早就是宗教音樂的樂器。明清時期,木魚不只在僧侶中使用,還被用於宮廷、民間等各類音樂演奏之中。僧人在念誦經文的時候常常要敲木魚。這裡木魚可以起到樂器的功效,用木魚發出的聲響來打拍子,調整誦讀的節奏。  

僧人敲木魚還有一個重要用途就是借木魚之聲,時時警示自己。《唐摭言》中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人問天竺長老:「僧舍皆懸木魚,何也?」長老答曰:「用以警眾。」此人又問:「為什麼要刻成魚形呢?」長老不能回答,就向卞悟師請教。師曰:「魚晝夜未嘗合目,亦欲修行者晝夜忘寐,以至於道。」看來不論是魚形外觀還是梆梆的響聲,都有警示作用啊。時刻提醒僧人要勿忘佛祖,一心向善。  

還有人說,木魚作魚形緣於晉人張華作桐魚攻石鼓的典故。晉朝時,江南的臨平水邊發掘了一面石鼓,可怎麼敲打都不出聲。晉朝的皇帝就向博學的張華請教怎樣才會敲出聲來,張華便讓人用桐木刻製魚形,果真敲出了聲音。看來,木魚雛形的來歷還真悠久啊。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7年12月29日,現為刪節版。

圖片:維基百科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