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八人大轎」是什麼規格的待遇?

「八人大轎」是什麼規格的待遇?

轎子舊時稱「肩輿」、「平肩輿」。轎子最初出現時,注重實用,形式十分簡陋,有「步輦」之稱。初唐閻立本畫的「步輦圖」中,唐太宗所乘的就是這種最簡陋的擔架式轎子。「轎子」之名,據說最早始於宋。北宋時,士大夫認為乘轎是「以人代畜」,有傷風化,所以都不甚乘轎。司馬光年事已高時,宋哲宗特許他乘轎上朝,而司馬光「辭不敢當」。轎子在官場的普及,是在南宋建立之後。江南多雨路滑,因此高宗准許朝臣坐轎。從此文武官員上朝或外出巡查,均以轎代車馬,轎子不絕於路,成為風靡南宋官場的最時髦的交通工具,以致朱熹嗟歎道:「至今則無人不乘轎子矣!」到明代,官員坐轎又有所限制,三品以上京官方許乘轎。到了中葉,限制放寬,三品以下的官員和進士也享有了坐轎的權利。清代,轎子更為普及,從一品大員到七品芝麻官皆可乘轎。轎子成了官場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轎子二人抬的稱「二人小轎」,四人抬的稱「四人小轎」,八人以上抬的則稱之為大轎,如「八人大轎」等等。在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下,轎子和其他事物一樣,在使用上也是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違規要受處罰的。《明史》載:「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應乘轎者,以四人舁之。其五府管事,內外縝守,守備及公、伯、都督等,不問老少,皆不得乘轎,違例乘轎及揎用八人者奏聞。」

隆慶二年(1568),應城伯孫文棟違例乘轎被告發,立刻被罰伴體祿。清代規定:「漢官三品以上、京堂輿頂用銀,蓋幃用皂。在京輿夫四人,出京八人。四品以下文職,輿夫二人,輿頂用錫。直省督、撫,輿夫八人。司道以下,教職以上,輿夫四人。雜職乘馬。」也就是說,直省督、撫和出京的三品以上的高官(包括作為皇親的親王、郡王)才有資格乘坐八人大轎。

在民間,用八人大轎把新娘子娶回家是一種習俗。舊時的結婚講究明媒正娶,由夫家用轎迎娶是其主要內容。用八個人抬的大花轎娶親,顯得男方態度誠懇,婚禮儀式隆重。所以八人抬轎子退出官場後便在民間流行起來。莫高窟晚唐第156窟《宋國夫人出行圖》中看到八人抬的肩輿,旁題「小娘子擔輿」。宋國夫人是晚唐統領河西十一州的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的妻子。看來這八抬的肩輿不是普通人所能用的。後世一般新娘子都可享用的這種花轎其實在級別上不低啊。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9年8月9日,現為刪節版。

圖片:維基百科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