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李世民迷信「金石」丹藥

李世民迷信「金石」丹藥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個性鮮明的皇帝,他聰明好勝,不拘束,也不甘人後,自我表現意識極強,統治經驗豐富,可是他晚年卻致力於長生不老藥的研製。關於他的死眾說紛紜,筆者也在納悶,唐太宗本來較少迷信思想,他還譏笑過秦始皇、漢武帝為圖長壽求神仙的事,可為何會走上迷信丹藥的荒唐道路?

  首先應該承認,唐太宗對自己的缺點有時還有自知之明,貴為九五之尊是難能可貴的。在身體健康這方面,晚年的唐太宗感覺到健康狀況大不如從前,氣疾纏身很是嚴重。關於氣疾,古代文獻亦有記載,「戴復庵所謂心風為相近。餘嘗考其病由,系心肝膽三髒,有由心神虛祛與心氣不寧者,有由肝氣抑鬱與肝氣過亢者。如膽氣亦由虛實證候各異。能讀古人論此三髒病證者,則於其治法思過半矣。」中醫認為氣疾是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淋巴系統引起的疾病,肝、脾病變引起的不適有時也歸入氣疾類。唐當時的醫學技術發展很快,李世民的氣疾越來越嚴重,實在是事出有因。

  唐太宗當年在遼東返回京師的途中,患上毒癰差點喪命。患上風疾的時間是在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確實感到體力難支了,眼看就要癱瘓在床一病不起了,只能每隔三日上一次朝。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想任何人都會積極治療的,何況是一國之君呢。大臣們想盡了各種辦法,御醫們也是絞盡腦汁去研製,也不見奏效。李世民昔日馳騁疆場的威風不再,內心很是苦惱,思想也在轉變。從服用御醫正規研製的藥物,到大量服用方土煉製的「金石」之藥,可見他求生的本能,希圖長壽的迫切心理,更可見他踏上迷信「金石」丹藥道路的荒唐轉變,是如此之快。可就算這樣,縱然也是不見療效。

  那麼,氣疾一症真的發病迅速,且在唐朝沒有治療之良藥嗎?《南史·徐摛傳》載,「摛不獲朝謁,因感氣疾而卒。」《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載「吾近日氣疾作,實不能行。」元代名醫朱丹溪認為,胡椒性燥,大傷脾胃肺氣,久則氣大傷,凡病氣疾人,益大其禍也。由此可見,凡肺氣虛弱之人,皆不宜多吃常吃胡椒。氣疾病在唐朝確實是很棘手,相當於不治之症,大唐的皇宮尚且頭疼,想必民間百姓更是深受其苦。

  可問題在於,李世民為何會患上氣疾病,他是因為常吃胡椒引起的嗎?事實上,李世民早期提倡節儉,早餐甚是簡單,經常吃一種名為「胡辣湯」的吃食;出征打仗,大鍋燉羊肉湯,也總是放入胡椒,藉以提升口味;李世民身體還有個小毛病,就是經常拉痢疾,他總是食用胡椒來調整脾胃系統,也理所當然的事。以筆者之臨床經驗,李世民先患毒癰,然後患上氣疾,是有前因後果的。那麼,風疾乘虛而入,豈不是很正常的事。這對於危在旦夕的李世民來說,可是是雪上加霜,求生的欲望使他做出了不尋常的決定。

  偏在此時出現一個外來的和尚羅邇娑婆,也就是這個祖國天竺國被滅的和尚,懷著亡國的仇恨心理被虜到唐朝。羅邇娑婆自稱活了二百多歲,能自配金石秘劑,太宗聽聞喜出望外,當即請他配製延年之藥。誰知太宗服下金石秘劑,病情並不見好轉,亦有加劇之苗頭。可太宗仍然存有一絲僥倖心理,把自己的病完全交給了羅邇娑婆,這個外來的和尚也完全將太宗送上了不歸路,在貞觀二十二年春去世。

  筆者曾考證過唐朝皇帝及官員當時的情況,在貞觀二十一年到貞觀二十二年,唐朝一些重要大臣相繼去世,如高士廉、馬周、房玄齡、李靖等,這是不是都跟服用長生不老藥有關呢,他們會不會以身來試死呢?為了大唐的江山,為了皇帝的健康,我想大臣們是有可能這麼做的。可這畢竟只是猜測,但卻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昔日的唐朝,氣疾猛於虎。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