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般被用來形容某人的陰謀非常明顯,已經人人都知道其人的野心。這句諺語出自《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中魏國皇帝曹髦形容司馬昭(211-265年)的評語。
三國後期,魏國政局變天。曹芳為帝時,太尉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以大將軍曹爽為首的魏國曹氏勢力,由司馬氏勢力掌控魏國軍政大權。司馬懿死後,其長子司馬師廢除只有二十三歲的魏帝曹芳,改立當時只有十三歲的曹髦為帝,進一步掌控政局。
司馬師病逝後,曹髦一度下令分隔其弟司馬昭與軍隊以奪回軍權,而司馬昭則拒從曹髦的命令,親率大軍班師。無奈之下,曹髦亦只能默允,更步步晉升司馬昭的官位,由大將軍、大都督、相國到晉公,加九錫。而司馬昭則代替兄長接掌魏國軍政,進一步消除異己,使得魏國朝堂上幾乎全部都是司馬氏的勢力。
曹髦一直不滿司馬昭的專權和架空他身為皇帝的權力,曾作下《潛龍詩》一詩暗諷司馬昭,引起司馬昭的戒心。魏甘露五年(260年),曹髦召見王沈、王經、王業等人,憤慨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後不顧王經的勸告,親自率隨從要誅殺司馬昭等權臣。後因王沈、王業等人立即向司馬昭告發,司馬昭派中護軍賈充率軍入宮迎戰曹髦,曹髦被成濟一劍刺穿胸膛而死,史稱甘露事變,而曹髦死時年僅二十歲。
事後,司馬昭改立曹奐為帝,以罪誅殺成濟一族,並欲以平民之禮下葬曹髦,被叔父司馬孚勸說以一般的帝王之禮下葬。司馬昭明面上從之,但實際上仍以極簡略的平民之禮下葬曹髦,連平民百姓圍觀送葬隊伍僅有數車且無任何靈柩的旌旗時,也不忍落淚,可見司馬昭對曹髦的報復以及不尊重的心態。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20年3月11日,現為刪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