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稱讚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相思詩和離別時寫得炳炳烺烺,他的很多詩都被編入樂府,在當時流行傳唱。
王維雖然少年喪父,但是母親對他的教育非常成功,他在八九歲就可以寫文章了,且書畫,音樂都很出色。十五歲的時候,王維離開家鄉山西到長安求取功名。當時的岐王,即李隆基的弟弟李範也雅擅音律。王維很快就憑藉自己的才華加入到李範的朋友圈。
來到京城已經兩年,前途渺茫,仕途未定,重陽節登高時,面對熙熙攘攘的人群,王維忍不住思念故鄉,思念親人,落寞的吟唱「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寄居京城,根本沒有歸屬感,王維寫出了漂泊一族的孤單和無奈,有多繁華就有多寂寞,這首詩,堪稱思鄉情感的教科書。
岐王把王維介紹給玉真公主認識,玉真公主即唐玄宗的胞妹。還特意安排風姿卓絕的王維親自彈唱了新曲《鬱輪袍》,又獻上多首詩作,玉真公主驚奇萬分,原來她是王維的粉絲,平時經常吟誦王維的作品。玉真公主奉王維為座上賓,並贈送禮物。當得知王維要參加考試時,玉真公主說:「才華橫溢,不得第一豈不屈才了。」於是,王維如願以償,一舉登第。行卷,是古代選拔人才的一種特殊方式。這一年,王維二十一歲。
王維最初的官職是太樂丞,在朝廷負責禮樂方面的事宜,這個工作符合王維的專業,也讓詩人得以發揮才情。
《渭城曲》是王維送好友元二去邊疆時所作:「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朝雨乍停,空氣清新,一切都那麼純淨,青青客舍,楊柳依依,在詩畫風景裡的告別反而透露出輕鬆明快的情調。詩的後兩句,千古傳唱,無人能夠超越。這樣的別離,只有佛系的王維寫得出來。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母親給他起的這個名字,並教他參禪悟理,後人稱王維「詩佛」。
可惜沒多長時間,王維犯了錯誤,他讓人表演《黃獅子舞》惹怒了唐玄宗,被貶濟州。張九齡任職宰相後,提拔王維任右拾遺。
張九齡三度入京,幾次遭受李林甫等奸佞排擠貶謫。從王維寫給張九齡的《寄荊州張丞相》中可以看出,王維在表達知遇之恩的同時,也有對政治環境的失望,他萌生了歸隱之心。
王維去南方主持科考,路過襄陽時得知好友孟浩然病故,寫下悼亡詩《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情之深,貫金石,動鬼神。
安史之亂,王維沒有逃出京城,他吃瀉藥假裝得痢疾。安祿山派人把他接到洛陽,拘禁在普施寺,強迫他接受了偽官。
李龜年流落江南,吟唱王維的贈詩《相思》時,他是萬萬不會想到一首眷懷友人之作,後來能夠成為愛情詩的上乘佳作: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唐肅宗即位,王維任尚書右丞,人生的後半場,他一片冰心,寄情山水,買了別墅,半隱半仕,「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餘」。
王維的妻子早亡,是難產而死。王維沒有再娶,如此專情,極其少有。不知道為什麼,王維寫了那麼多詩,卻從來沒有給妻子寫過情詩,這個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在他的詩中沒有清晰的形象。
仔細翻閱,發現《雜詩三首》似乎有王維妻子模糊的容顏: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生活密切的人關聯的。詩中的女主人公雖然沒寫是誰,朦朦朧朧,但應該還是有王維妻子的影子。或許,妻子和腹中胎兒的逝去是王維一生的傷痛,他始終未敢提及,愛的最真,藏得最深。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