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韓信,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是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之一,是漢高祖劉邦的最得力部下,為著名的軍事家、大將軍,曾先後平定魏國、代國、趙國等國家,可謂戰功赫赫,為西漢的統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也因此聲名鵲起,受到百姓的景仰和愛戴。殊不知,劉邦的部下還有一位來頭不小的韓信,他是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的庶孫,是西漢的一員猛將,曾立下不少戰功,被劉邦封為韓王,封地在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為了避免與同時期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上則其為韓王信。
這兩位韓信都是劉邦的得力幹將,都曾立過汗馬功勞,可是他們的命運結局都很慘,差不多如出一轍,下面且聽筆者娓娓道來:
首先咱們來說一下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他是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早年家境貧寒,常常依賴別人過日子,非常艱苦。不久,他參加到了秦末反秦鬥爭的隊伍當中,投奔了楚霸王項羽,雖然是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卻得不到項羽的重用,韓信一直耿耿於懷、悶悶不快。後來,他被西漢丞相蕭何舉薦給劉邦,被劉邦拜為大將軍。
漢高祖元年(西元前206年)五月,劉邦與韓信率領大軍,迅速佔領了關中,正式拉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先後平定了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又於漢高祖五年(西元前202年)十月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從此天下盡歸劉邦之手。
劉邦得到天下後,韓信功高蓋主,被人誣陷,告發他謀反,劉邦貶其為淮陰侯。漢高祖十一年(西元前196年),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以韓信謀反之事的藉口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鐘室,並夷其三族,結局相當淒慘。據《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記載: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劉邦部下的另一位韓信,他是戰國時期的韓國韓襄王姬倉的庶孫,後隨張良投奔劉邦,其間曾收復故地韓國的十幾座城池,被立為韓王。再後來,他又在攻打項羽的戰爭中立下了大功,深得劉邦的喜歡。
天下平定後,劉邦正式封韓信為韓王,封地在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不久,劉邦又下詔令韓信遷出封地潁川,韓信最終遷定於馬邑。韓信遷移封地後不久,馬邑被匈奴包圍,其間,韓信曾屢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懷疑他有異心,此時的韓信無奈,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
漢高祖十一年(西元前196年),劉邦命大將軍柴武率軍討伐韓信,雙方在參合城(今大同府東)大戰,最終,韓信被柴武斬殺於亂軍之中。據《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記載:「柴將軍屠參合,斬韓王信。」
綜上得知,漢高祖劉邦的這兩位得力部下韓信,都是西漢初期的大將軍,都是死於漢高祖十一年(西元前196年),前者遭誣陷謀反被殺,後者遭逼迫投靠匈奴而謀反被殺,其結局可謂如出一轍,都很慘。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