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唐太宗李世民有沒有篡改國史?為美化自己給史官提「合理化建議」

唐太宗李世民有沒有篡改國史?為美化自己給史官提「合理化建議」

   齊國大夫崔杼弑殺了齊莊公,齊國負責記錄歷史的太史堅持秉筆直書,崔杼一氣之下殺死了太史兄弟三人,但老四仍然「前仆後繼」,不改初衷,弄得崔杼沒辦法,只得認命。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同時也是最有爭議的皇帝之一。一方面,他在滅隋的戰爭中功勞卓越,稱帝后開創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之治」,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個血腥的殺手,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的自己的親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更過分的是,他為了防止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後代報復,將二人的子孫全部殺死,一改慈善、大度形象。李淵將李世民立為太子,是在血腥中被迫做出的決定,並且不久就「禪讓」給他。但在許多史書中,卻將李世民的這一血腥宮廷政變寫成李世民是「無奈之舉」,讓人不得不懷疑,李世民篡改了國史。

  許多事實證明,唐太宗確實篡改了國史。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千古一帝李世民,成為這一名言的始作俑者。

溫大雅給李世民「曝了光」

  在李世民稱帝之前,中國的史官具有無可比擬的「獨立性」,文天祥的《正氣歌》裡曾經有兩句是專門稱讚史官的,「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齊國大夫崔杼弑殺了齊莊公,齊國負責記錄歷史的太史堅持秉筆直說,崔杼一氣之下殺死了太史兄弟三人,但老四仍然「前仆後繼」,不改初衷,弄得崔杼沒辦法,只得認命;晉國的史官董狐也是這樣,趙穿、趙盾兄弟弑殺了晉靈公,董狐不顧趙盾的解釋,照樣秉筆直書。唐太宗稱帝后,曾經問過負責寫皇帝起居注的褚遂良,褚遂良向他解釋:「設立起居郎的職務,如同古代的史官,善行惡行都要記錄在案,以督促皇帝不犯錯」。唐太宗要求看看史官怎麼寫的,褚遂良說:我從未聽說皇帝本人要看這些內容的。」,唐太宗追問「如果我有不好的言論、行為,你也要記下來嗎?」,褚遂良表示了肯定:這是我的職責所在,您的一言一行,我都要記下來。

  史官的「獨立性」讓唐太宗害了怕,他最怕留下「千古駡名」,因此改革了史官制度。我們看到了《舊唐書》、《新唐書》以及宋代的《資治通鑒》,都記載著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多褒義之詞,甚至將「玄武門之變」也美化成了李世民的無奈之舉,好象李建成、李元吉及其子孫後代都該死,李淵早該禪位。但紙包不住火,在李世民稱帝前,親自參加過反隋起義的溫大雅曾經寫過一本《大唐創業起居注》,記錄了李淵、李世民反隋的真實歷史。溫大雅的父親是北齊文林館學士,溫大雅本人是隋朝的東宮學士、長安縣尉,後成為李淵大將軍府記室參軍,他所寫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基本上是隨軍日記,具有真實性。

  在這本書裡,李淵才是大唐創業的主要謀劃者及實施者,而李世民充其量是一名優秀的配角。溫大雅的這本書,給李世民的光輝形象曝了光。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做為主帥的李淵那麼無能,作為太子的李建成及一方將軍的李元吉那麼廢物,僅靠李世民一己之力,怎麼會打下唐朝的萬里江山。

李世民的政績與內疚有關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稱帝后,確實開創的「貞觀之治」的大好局面,李世民善於納諫,尤其善待李建成原來的僚屬魏征,稱他為一面「人鏡」。「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的名言就來自於這一對君臣。但李世民並不是一個天然的善於納諫者,筆者認為:李世民確實想成為一代明君,以此證明他上臺後的國家治理,比李建成、李元吉強得多。他要用強大的政績,得到人們對他殺兄滅弟、逼父禪位行為的原諒。李世民確實做到了,但他的政績有一個重大原因緣於「內疚」,他是在彌補過錯。

  李世民在晚年曾經著《帝範》一書教戒太子李治,這是他真實心情的流露。他對太子李治說:「你應當以古代的聖哲賢王為師,像我這樣,是絕對不能效法的。……我自從登基以來,所犯過失是很多的」。李世民雖然沒有跟太子提他發動「玄武門之變」的事,但可以想像,這是他心中永遠的痛。他不讓太子效法英明神武的他,從一個側面可以解釋他內心矛盾的心理。人貴有自知之明,李世民雄才大略,怎麼會不知道自己的短板呢?

李世民的「史官改革」掩耳盜鈴

  李世民為了不給後人留下千古駡名,可謂是煞費苦心。他用權力強行親看史官寫的史書,並對史官寫的史書提出「合理化建議」,讓其按他的意圖修改。口禦言,誰敢不聽呢?為了從制度上參與史官編寫史書,李世民剝奪了史官獨立寫史的權力,下令在中書省特置秘書內省,負責修撰前朝史書。為了更加放心,李世民甚至下令將史館移入禁中,在他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修史,並由宰相監修。

  經過李世民的改革,史館成為他直接控制的門下省常設機構,寫史成了「寫作業」,哪個不聽,哪敢不從?而且,李世民經常親自監督,視察史官們的工作情況,於是史官長達千年的獨立性被李世民一朝破壞。李世民之後,我們很難再看到真實的歷史。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是非黑白,只能從字裡行間,靠我們自己的智慧分析,得出最接近於事實的結論。

  在李世民之前,就連把太史令司馬遷閹割的漢武帝都沒有干涉司馬遷的寫史自由,所以我們看到的史記是接近於真實的歷史。唐太宗以後,我們看到的歷史,則水分很多,對於皇帝,為尊者諱,偽造了許多情節,編造了許多理由。在皇帝監督下修史,只能是偽史。在這一方面,明君李世民在歷史上犯的這個大錯,直到現在還影響著修史的史學家們。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