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蔡倫與造紙術的發展

蔡倫與造紙術的發展

蔡倫怎樣改良造紙術?

在發明紙張前,中國古代主要利用由龜殼和獸骨製成的甲骨、金屬製成的青銅器皿、石板、竹或木製成的簡牘、絲絹製成的縑帛等作為記載文字的材料。但是這些材料要麼過於沉重不便攜帶,要麼過於昂貴令平民無法負擔,於是人們迫切地想尋一種既方便書寫,價格又便宜的書寫材料。

據考古發現,大約在西漢時期便出現了最早期的紙張,但品質參差,並未廣泛流傳,當時人們仍然使用簡牘作為主要的書寫工具。直到東漢和帝年間,蔡倫深感閱讀簡牘的不便,決心要發明一種價格低廉且方便攜帶的書寫材料。

史載蔡倫雖為宦官,但頗有才學,對器物發明深有研究。他總結了以往造紙的經驗,把樹皮、麻頭、破麻布、破魚網等原料放進水裏泡軟,碾壓成漿,過濾掉雜物後,把剩下的紙漿薄薄地塗在平板竹簾上曬乾,紙漿曬乾後便成為了紙張。蔡倫因改良了造紙術而得到了皇帝的賞識,他發明的紙也得到廣泛的流傳,後人更稱他製造的紙為「蔡侯紙」。

長知識 世界上最早的紙——紙莎草紙

紙莎草是一種生長於尼羅河三角洲沼澤地中的植物。約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已懂得利用紙莎草的內莖製成紙莎草紙。古埃及的法老、祭司、官員等都用紙莎草紙作為書寫材料。這種紙可在乾燥的環境下保存千年,為後世的考古工作提供了便利。然而世界上其他地方並無此草,因此無法作大量生產,原料的局限性致使紙莎草紙價格昂貴而不易普及。其後更逐漸被輾轉從阿拉伯傳入的中國造紙術所取代。

書寫材料的演變

 龜殼和獸骨  在商代,人們在龜殼和獸骨刻字作占卜之用。
 青銅器  在商周時期,人們會在青銅器上刻寫銘文。
 石  從秦朝到現代都有人在石上刻字。(碣、碑、崖刻)
 簡牘  從戰國時期至西晉,人們普遍使用簡牘做書寫材料。
 縑帛  縑帛起源於春秋,盛行於兩漢時期,與簡牘並存,但因價格昂貴,未能普及,只有少數貴族使用。
 紙   紙張起源於西漢,在東漢時期蔡倫改良造紙術後得到廣泛流傳,經不斷改良後,至今仍在使用。

 

文:張尤智老師

(本文曾於2022年5月19日在《星島日報》「歷史時光機」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