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陳東:宋朝「五四運動」之學生領袖

陳東:宋朝「五四運動」之學生領袖

   大家都覺得宋朝是中國最美好的朝代,如百家講壇袁騰飛所說:「如果能穿越,我希望能穿越到宋朝」,這話當然是很有道理滴,宋朝的皇帝怎麼說都不殘暴,相比那黑暗明朝的肆意戮殺大臣,那殘暴清朝的文字獄,尤其對文人來說,宋朝簡直可用「天堂」二字來形容。

  宋太祖雖然出身行武,但是卻開創了一個十分寬鬆、開明的政治制度。據史載,宋太祖立國之後,曾在太廟裏刻下祖訓,此訓只有皇帝本人在祭祀太廟時,由一個不識字的太監引導到太祖誓碑前背誦。其中有一條便是:「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而且「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觀宋朝皇帝應該都是些好子孫,他們恪守祖訓,那些被他們恨得咬牙切齒的文人,如蘇東坡、寇准一類,最多也就是貶貶貶,一貶再貶,直貶到那煙瘴之地的海南島上去。在我以前的印象中,至少在趙構立國之前,是沒一個文人被誅殺的,而趙構也只殺了一個張邦昌,那是實在是沒有辦法,因為事關大宋體統,欽宗當政,人立張邦昌為帝,張邦昌又還政於趙構,按說張邦昌是被逼無奈,但在體統的傳承中,怎麼多出個張姓之人,所以,不殺不足以正體統之溯,從趙構的角度想想,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卻有一個例外,在趙構手中,還真就殺了一個「上書言事」的文人,他叫陳東,是太學生的領袖,因其上書所言之事,危及到上位名不是太正的皇室政權,有動搖統治之勢,所以被趙構所殺。

  陳東,字少陽,江蘇丹陽人,以貢士進入汴京太學,誠直敢諫聞名天下,北宋末年,上書欽宗力諫李綱不可罷,請誅蔡京等「六賊」,後又與布衣歐陽澈伏闕上書,在請罷黃潛善、汪伯彥的同時,矛頭直指高宗趙構,遂慘遭殺害,時年四十二歲。著有《少陽集》、《靖炎兩朝見聞錄》傳世。

  宋朝是文人的天堂,自是很重視教育,從開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到宋太祖「宰相須用讀書人」,基本就對宋朝定下了基調。當時在京師設有國子學,太學等等,徽宗時由國家負擔食宿的州縣學生人數達到十數萬人之多,而京師的太學作為國家最高學府,人數最多是有近四千人,特別是崇寧三年,在蔡京的建議下宋徽宗下詔罷科舉,使太學成為了士子進身的唯一途徑,太學自此發展到了頂峰,而陳東則是這太學的「學生會主席」。

  中國青年一向熱血,而陳東領導的這次靖康學生運動,正是在國家危亡,金人南犯之時發出的吼聲,這是影響當時政局的一次大事件。

  靖康元年,金兵圍攻京都,宋欽宗驚惶失措,免去主戰的國相李綱官職,任用主和的李幫彥,準備割地求和。陳東聞訊後十分憤慨,遂率領諸太學生,伏宜德門,從者數萬,堅決反對割地投降,反對屈辱求和,請求復用李綱抗金到底。在群眾的巨大壓力下,宋欽宗只得復任李綱為右丞,主持軍務。這次數萬人的冒死請願運動,使皇帝老兒十分震驚。嗣後欽宗接受諫官建議,授予陳東迪功郎同進士出身和太學錄的官職。然其志向為除奸抗金而不為做官,不久辭歸故鄉。

  靖康之亂,金人擄走徽、欽二帝。康王趙構即位。他懾於金兵威勢,移駐河南商丘。忽下詔召陳東言事。陳東到達後,主戰的李綱已被免去相職,代之以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陳東連續上書,言詞激烈,提出挽留李綱,罷去黃、汪的主張,並要求高宗趙構御駕親征,追還被虜的徽欽二帝,不要偏安一隅。這些意見趙構都不願接受。因怕陳東再引出事端,故於建炎元年將這位愛國志士,連同撫州進士歐陽澈一起被斬於應天行在鬧市。

  上述說的有點官腔哈,其實,說陳東言辭激烈那是溫柔的,實際上這陳東說話對趙構來說,着實地難聽,直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陳東上書的中心內容其實就是,你就不應該當皇帝,欽宗沒死,只是北狩,你只能稱制而不能改元,何時欽宗還朝,你得讓位。這話,誰聽了受得了,趙構本身就對他皇位傳承不正宗這根神經很敏感,難怪他要授意黃汪二人將其殺害。

  後來這趙構又覺得很是後悔,兩年後又給陳東平反,又追贈這,追贈那的,弄得個真事兒似的。他不是不知道太祖之祖訓,他也知道殺陳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按中國古代的傳統政治倫理,殺戮名士是要背上惡名的,於是他便玩起了如什麼罪已啊,下詔痛悔一類的把戲,將責任全部推到黃汪二人身上,說他是一飯三歎,沉痛又誠懇,鬼才知道他心中是怎麼是怎麼想的。

  陳東之死,並不是因他領導了靖康「五四運動」引起了一定程度上的暴亂,那次運動是取得了完全地勝利,不僅李綱得以成功複職,抗金形勢為之一振,且那蔡京童貫等「六賊」都得到應有的報應,但陳東振臂一呼,應者數萬,這不得不使當局緊張,如同司馬昭殺嵇康,本來並不想置他於死地,但一看那數千人跪了一地求情,便想不殺也不行了,所以,陳東被殺的起因是前者「五四運動」的號召力讓趙構膽顫,而後來的上書言事只是導火索而已。

  有點搞笑的是,陳東和歐陽澈被殺後,那偽齊的劉豫卻將兩人的牌位供奉起來,意思是要給大家看看,這宋家皇帝也太不是東西了,說好不殺上書言事者,他們卻出爾反爾,自食其言,其實,這也是劉豫玩弄的小把戲,是想告訴當時的民眾,趙構的政權非正統,大家應該群起而攻之。只是不知陳東和歐陽澈的在天之靈如果得知還有這等事時,當作如何感想。

  陳東被殺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以後的統治者對殺文士及大臣便少了顧忌,不僅韓侂胄、丁大全與賈似道等或「捕置之獄」,或「押送貶所」,即使如一般的太學生與當局作對時,也會毫不手軟地加以迫害,甚至是處決。可以說,這一事件如大宋疆土一樣,言論自由與開明環境,都只剩下半壁了,標誌着宋開國以來的寬鬆政治氣候的結束。

  當然,所謂以後的統治者,僅僅是就宋朝而言,想那宋以後的元蒙滿清,那是根本沒把人當回事的,蠻夷外族就不說它了,即使是漢人當政的大明,自朱元璋始,就很是瞧不起文士,一個叫花子出身的皇帝,仇富輕文,相信的是拳頭,也自是可以理解滴。

  趙構殺岳飛是自毀長城,而殺陳東其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自毀長城。其實他們同樣是挽救國家危亡的民族英雄,同樣是凝聚一個時代人心的旗幟,同樣是彪炳史冊,同樣是天日昭昭。某種程度上殺陳東的危害更甚,自此之後的元、明、清三朝,無論思想還是政治氣候,再無唐宋氣度,遑論春秋風采。

  自然,在這場請願的運動中,也出現了暴力,這也給運動的本身帶來了不和諧的音符,史載:「京師浮浪不逞之徒,乘民殺傷內侍攘中,劫掠內侍十餘家,取其金帛」,並且還殺死內侍數十人,幾乎形成了「以忠義脅天子」的暴亂。這可比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要嚴重很多,但似乎當局對這一運動並未進行鎮壓,如後來的五四運動,北洋政府也同樣沒採用武力行動,反而還派軍警加以保護一樣,看來,歷朝歷代對學生運動還是很有顧忌的哈。

  史書對靖康「五四運動」的評價一直是比較高的,直提高到了偉大的愛國運動的程度,首先是為重振朝綱,「誅六賊」擺脫了侫臣把朝政;「複李綱」開創了抗金新氣象。陳東及其帶領的太學生們不顧自身的安危,不怕擔當「犯上作亂」的罪名,全然不顧自己的生死、前途,忠心為國,不為私利,一心一意只為挽救國家民族命運,並不考慮自己的命運與得失,誠為可貴。

  遺憾的是,我們一直津津樂道於岳飛的抗金,一直沉浸在宋朝不殺上書言事者的美好中,但是,卻忘記了在那國家存亡的危急之時,敢於站在風口浪尖上,為國家奮不顧身,置功名於腦後,直言敢誎,率數萬太學生施壓朝廷的陳東。他公而忘私的英雄業績,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他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現實體現。

  致敬陳東,靖康「五四運動」的發起者,歷史會永遠記住你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