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廉、惡來為殷商末期紂王帝辛身邊寵臣,我們熟知的小說《封神演義》中描述,飛廉、惡來受寵於紂王,為商之佞臣,在周武王滅商之後,到西岐見武王,封為中大夫,後在封神之時被姜子牙斬首,封做冰消瓦解之神。
事實上,歷史上的飛廉、惡來非但不是奸臣,而且他們的後人於八百年後滅周復仇,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
他倆,就是秦國嬴姓的祖上。
追根溯源,他們其實是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帝的後裔,始祖名叫女脩,女脩當時是織造官,吞黑鳥卵而受孕,她的孫子大費因為有鳥類的基因,特別擅長馴服鳥獸,在以狩獵為主的原始社會,這可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技能,因此得到舜帝的重用,並賜姓為嬴,是為嬴姓始祖。
其後子孫繁衍,或居中原,或居西戎,而西戎的這一支就生下了飛廉,飛廉生下惡來。二人並非如封神所演義,是沆瀣一氣的兄弟,而是父子關係。
封神演義雖然在架空歷史界登峰造極,但兩人同時受寵於紂王則是真的,紂王勇力驚人,他的寵臣也必定天賦異稟。《史記·秦本紀》記載:「惡來有力,飛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並殺惡來。」《晏子春秋》所載飛廉善走,能日行五百里,惡來則力大無窮,能「手裂虎兕」,徒手撕裂老虎、犀牛。二人仰仗這兩樁本事,成為紂王之左膀右臂。惡來喜歡說別人的壞話,有不少諸侯和大臣因為惡來的詆毀而受到紂王的懲罰,因此積怨很多。
武王伐紂成功後,惡來狂妄不服,被誅殺。《史記》載:當時飛廉為紂王立壇于霍太山,得一石棺,棺上銘文:帝令處父不于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飛廉遂觸棺而死,葬霍太山。《孟子》言:飛廉戮于海陽。清華簡亦雲成王殺飛廉於東方。總之,對紂王而言,此二人是一片赤膽忠心,但是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儒家和周朝為了詆毀商朝或者為了造神,故意醜化了飛廉、惡來父子的形象。
飛廉是死了,但他有兩個好兒子,一個叫季勝,這一支繼承了先祖御獸的本領,其後裔造父因為善禦得到周穆王的信任(領導的司機?!),所以最後封在趙城,成了晉國權臣趙氏的祖先(又是一個皇室大姓!)。
另一支就是惡來,惡來雖死,有子女防,女防這一支同樣繼承了先祖御獸的本領,到五世孫非子這一代更是發展到了巔峰,以此受寵於周穆王的兒子周孝王,周孝王命非子在秦地為周王室飼牧養馬。據《史記.秦本紀》記載: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於淠渭之間,馬大蕃息。……於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仍為朕息馬,朕封其土為附庸,邑之秦。使複續嬴氏祀,號曰秦嬴。秦嬴由此而生。
非子得到封地的時候只是個附庸,沒有爵位,難以和諸侯平起平坐,周孝王也只是褒獎他養馬的功績,並沒有給予多大的重視,然而他做夢也想不到,正是這個誰都看不起的弼馬溫,一代代勵精圖治,光大秦國,並最終能覆滅周朝。
因為地處偏遠,民風彪悍而得不到教化,中原諸國都不將他們當回事,始終被認為是戎狄。然而,秦國國君世世代代卻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是蠻夷,而認為自己是高貴的商人後裔。儘管條件極其艱苦,儘管曾經多次面臨被滅國的危險,秦人始終以不屈不撓的鬥志與自然界抗爭,與東方諸國抗爭,更與命運抗爭。
在春秋後期,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秦穆公還一度成為西方的霸主。進入戰國時代後,秦國開始飛速發展起來,他們沒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更沒有豐厚的家底,但秦國國君堅持了一條最重要的準則,那就是以海納百川的氣魄,歡迎各國的人才。在其它國家不得志的人才,只要能為秦國做出貢獻,都能在此找到一席之地。
因此,在東方六國的門閥階層相對固化,頂尖人才難以施展抱負的時候,秦國成為了他們的樂土。無數人奔往秦國,在這裏獻計獻策,為國家開疆拓土,逐漸使得秦國成為最為強大的諸侯國。
秦昭襄王贏稷時,秦國贏下了至關重要的長平之戰,讓天下大勢趨於明朗。在西元前256年,他又派軍攻下洛邑,東周和西周國被滅。傳位30代37王,共計791年的周朝終於覆滅。
到了秦王嬴政的時代,他與尉繚、李斯等人,「奮六世之餘烈」終於將六國平滅,實現中原一統。
算起來,秦昭襄王是惡來的第32世孫,秦始皇是惡來的第35世孫。這麼多代人,他們不見得體會當年的仇恨,但歷史卻以這種方式,讓惡來的子孫成功復仇,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