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因公忘私的捨己精神──大禹治水

因公忘私的捨己精神──大禹治水

作者:劉煦元校長

相傳四千三百多年前,正是傳疑時代的堯舜時期。當時黃河氾濫成災,民不聊生。

堯為當時的各部落聯盟所推舉的共主,他和各部落的領袖商量解決方法。眾人都提議「鯀」(音滾)去擔當治水這個要職。可是鯀用了九年時間,不斷沿河兩岸建堤防堵,水患卻依然未能平息。

堯因為舜協助治理黃河水患及平亂有功,為人仁孝,遂傳位給舜。舜將治水不力的鯀貶到羽山,改派他的兒子「禹」治水。禹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改以疏導河川作為主要治水方法,禹親自率領百姓夙夜匪懈地開渠排水,成功將洪水引至大海,又或將洪水引到農田耕地。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水患因此而止息。

治水的時候,正值禹新婚,他多次經過家門,三過其門而不入(三,形容多次),甚至他的兒子啟出世,他也只是在家門外聽到兒子的哭聲。禹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治水,心心念念為天下百姓謀福祉,這種因公忘私的捨己精神,為人民所稱頌,尊稱為「大禹」。舜晚年,眾部落領袖推舉禹為共主。

堯、舜將共主之位傳給有才德的人,史稱「禪讓」。

長知識 傳疑時代

中華民族早期的歷史來自前人口耳相傳,當中有古代神話和傳說。因為這些資料未有文字或文物為證,學者就把這段時期稱為「傳疑時代」。

九鼎的由來

在治水期間,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等皆熟知。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用天下所貢之金鑄成九鼎,象徵九州。九鼎代表天下,夏、商、周各朝都保有九鼎,有傳說秦滅周時九鼎沉沒於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曾派人打撈,結果徒勞無功。

禹生平年表 

公元前2297年    六月六日禹生於廣柔縣石紐村

公元前2289年      9歲  鯀治水失敗

公元前2283年     15歲 禹受命治水

公元前2272年      26歲 禹治水有成

公元前2205年      即位天子

公元前2198年      死於會稽,就地而葬

(本文曾於2021年9月23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