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為何渴望多子多孫?|五穀豐登

為何渴望多子多孫?|五穀豐登

農業傳統也刻劃了傳統中國社會的基本面貌。近代以前的中國社會是一個建立在親緣關係之上的社會,而小農經濟的基本單位是為數眾多的自耕農家。

 

農業活動從育苗、插秧、除草、除蟲、收割到貯藏:這一系列的過程中都需要龐大的勞動力,這種經濟生活上的實際需要是形成中國重視家庭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大家庭裡,每多一個人、在農業生產上的意義就是多添了一個勞動力,所以「多子多孫」便是幸福與財富的淵源。所謂「五世其昌」,代表了子孫繁衍綿延不絕的社會意義,也代表了農業勞動力充沛的經濟意義。

 

除了重視家庭之外,傳統中國社會安土重遷的生活方式與心態,更是直接與農業背景有深刻關係。中原農耕民族與草原遊牧民族的重大差別之一,就是在於「生於斯,長於斯」的農村定局生活,與「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逐水草而居遊牧生活的對比。傳統中國人是「植根於泥土」的,他們有深刻的土地情懷,他們深信「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大學》),他們對大地充滿了孺慕之情。他們以離鄉背井、浪跡天涯為人生莫大的悲哀。每當年節時日,即使身在異鄉為異客,中國人也要遙指明月與家人共訴離情,「一夜鄉心五處同」!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