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除草,不一定要用人手拔的|五穀豐登

除草,不一定要用人手拔的|五穀豐登

種子播下之後,和作物一起長出的可能還有雜草,雜草和作物展開生存競爭,於是需要清除雜草,改善土壤環境,以幫助作物更好地生長。而在沒有除草劑的古代,便需要人力去除草。然而,人力始終有限,借助農具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於除草的農具有兩大類,一類是錢、鏟和銚,構造大同小異,實質是同一種農具。古代文獻往往用來相互注釋,《說文解字》十四:「錢,銚也,古農器。」這類農具需運用手腕力量貼地平鏟以除草鬆土,也可用來翻土。另一類是耨、鎛和鋤,就構造說也大同小異,都是向後用力以間苗、除草和鬆土的農具,比錢、鏟、銚要進步些,至今仍被大量使用著。春秋戰國時已有了鐵鋤;漢代以後的鐵鋤和近代使用的基本上沒有什麼差異。耘是水田用的除草、鬆土農具。宋、元之際的《種蒔直說》中第一次記載了耬鋤,是一種用畜力牽引的中耕除草和培土農具。

 

沿用至今的農具-鋤

 

鋤是一種古老的農具。原始農業中就有石鋤、木鋤、骨蚌鋤、鹿角鋤,商和西周出現了一種青銅鋤鎛,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鐵鋤。儘管在這期間,鋤的形制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其中除草的功能沒有變。

 

古人認為,鋤者,助也。中國傳統農學中最重視鋤地,認為鋤可以帶來豐產等多方面的好處,所以主張「鋤不厭數」,也因此唐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成為千古名篇。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