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終始說:是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歷史觀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週而復始的循環運轉。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說來為歷史變遷、王朝興衰作解釋。
鄒衍說:「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剋土、金剋木、火剋金、水剋火、土剋水。其要點為某王朝因得天授五行中一德,「受命」於天而成為天子。而當其德衰微,無法繼續統治時,便會有王朝具五行中排序下一德取代,「革命」於天而重新受命。後來,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的皇朝最高統治者常常自稱「奉天承運皇帝」,當中所謂「承運」就是意味著五德終始說的「德」運。
戰國時秦始皇掃滅群雄,統一天下,全面接受鄒衍說。因為按鄒衍說周為火德,勝火之水能取而代之,故自稱以水德君臨天下。由於黑色屬於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秦朝以武力統一天下,但不能僅靠武力鎮壓,必須宣揚自己是真命天子受命於天,才可服眾。故此鄒衍的學說正滿足了秦始皇的需要,以五行運行法來鞏固其統治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