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28.10 萬色之基——白(下)|古色古香

28.10 萬色之基——白(下)|古色古香

 

【縞】

 

縞最早出現在小篆裡,本意是指未經染色的細絹。諸葛亮遊說孫權抗曹,說曹操遠道而來兵馬睏乏,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用的就是它的本意。大約魯地出產的縞更薄一些,所以用打不穿魯縞來形容對方力量衰竭之甚。

 

未染色的絹,看上去自然就是絲的本色,所以縞也引申出白色的含義。《禮記‧王製》裡提到殷人「縞衣而養老」,東漢大學者鄭玄對此註釋說,殷商時崇尚白色,所以人們都穿白衣服,所謂「殷人尚白,而縞衣裳」。《詩經‧鄭風‧出其東門》裡有「縞衣綦巾」、「縞衣茹藘」的描寫,前者是指女子穿白衣而佩綠色圍裙,後者是指女子穿白衣而紮紅色絲巾,想像一下,還是甚為奪目。千百年後到了南宋時,辛棄疾還在詞裡寫「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一樣的色彩搭配,一樣的清新明快。

 

由於前述的「素」也有絲織品本色的含義,所以「縞」和「素」可以通用。東漢文學家王逸就說:「縞,素也。」「縞素」連用,加強了白的含義,並成為喪服的代稱。《戰國策》裡寫到著名的「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唐雎面對傲慢無禮的秦王,表示願意以死相拚,說「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嚇得秦王趕緊道歉,說:「先生坐!何至於此!」

 

 

【皓】

 

皓也是出現在小篆裡,奇怪的是,《說文解字》裡沒有收錄這個字,可能是許慎的疏漏吧。《小爾雅》裡對它是有解釋的,說「皓,白也」,就是白的意思。有學者認為「皓」還含有明亮的意思,因為《詩經‧唐風‧揚之水》有「白石皓皓」的說法,就是說石頭在水流的沖刷下又白又亮;《詩經‧陳風‧月出》裡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下一章則是「月出皓兮,佼人懰兮」,也有這層意思。至於後世常用來形容女子的「明眸皓齒」,更是從顏色和光澤兩個角度來描寫這牙齒的漂亮。

 

但更多的時候,「皓」還是僅僅指白色。文人騷客常用「皓腕」即潔白的手腕來形容女子的美麗。比如曹植的《美女篇》裡寫那美女的樣子,「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韋莊的花間詞裡回憶自己少年時的風流生活,「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徐夤寫女子討好心愛的男子,「無事把將纏皓腕,為君池上摺芙蓉」,都是例子。

 

以「白」為部首的字,除了「皎」、「皓」外還有一些,也都有白色的含義,比如「皚」,專指雪的白。但由於適用的範圍太小,就不再一一討論了。

 

 

(本文為陳魯南《織色入史箋:中國顏色的理性與感性》部分書摘)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