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28.09 萬色之基——白(上)|古色古香

28.09 萬色之基——白(上)|古色古香

 

萬色之基

 

白色被古人視為各種色彩的基礎色,有了白色,其他顏色彷彿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淮南子》裡就說,「『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直接確定了白色的基礎性地位。道家思想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法的觀念,對絢爛多姿的各種顏色與樸實無華的無色之色之間的關係,頗有見地;「白立而五色成矣」,很有一針見血的意味。

 

 

【白】

 

即便是在原始社會,白色的自然物體也是很多的,比如牙齒、骨頭、雪花、貝殼,以及明亮的太陽光。所以人們很早就有了白色的概念,甲骨文裡也就出現了白字。商人把白字寫作上下兩端尖銳的葉子形狀,中間再加一橫,就彷彿一輪上下放射光芒的太陽。而鐫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中,白字形態略有變化,上端尖銳,下端圓潤,彷彿一滴水滴,但學者們仍認為這是對陽光顏色的描述。比如古文字學家商承祚先生,他認為,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白字頂端寫的都很尖銳,是象徵太陽升出地面,光芒閃耀刺眼,而此時黑夜過去天色已白,所以古人造出這樣的字形;這也是人們把有太陽的時間稱為「白日」或「白天」的由來。

 

《說文解字》裡的解釋,比商先生的說法要複雜得多。由於文明的斷層,許慎只認得「白」在小篆裡的寫法,而不知道甲骨文與金文中的造型,於是許慎做了一番非常形而上學的解釋。他說:「白,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從入合二。二,陰數。」這句話十分的費解。首先,「白,西方色也」,就讓人困惑。以紅色象徵炎熱如火的南方,青色象徵春風源頭的東方,甚至以黃色象徵黃土四佈的中原,黑色象徵長夜漫漫的北方,都是有明顯的表象上的關聯,包涵一定的邏輯性;但白色與西方有什麼關係呢?古人為了把這一點說通,可以說大費周章。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西方盛產白銀,白銀是重要的金屬,所以西方代表五行中的金,而顏色為白色。不過先秦時期主要的流通物是銅幣,當時還稱銅為「金」;白銀是在東漢時才建立其作為貨幣的地位,所以這個說法不太站得住腳。但由於五行觀念的流行,西方--金--白色這一觀念普遍為人們接受,也就沒有人細究其內在聯繫如何了。

 

再說後面的「陰用事,物色白」。要理解這句,得先搞明白最後一句「從入合二。二,陰數」。許慎把白字拆為兩半,看作是「入」字下面包含一個「二」;按照周易的觀念,奇數為陽,偶數為陰,所以「二」是陰數,因此「白」也代表陰,也就是所謂「陰用事」。「物色白」很好懂,就是白色的事物。許慎說了一大圈,總的意思是白色代表西方,同時代表陰。

 

白還有「空白」的意思。《詩經‧小雅‧六月》裡有「白旆央央」的句子,孔穎達註釋說,這裡的白旆不是指白色的旗子,而是指沒有紋飾的純赤色的旗子。白在特定的語境中叫做帛,某些時候可以互換,即用白表示白色的絲綢。白色的帛是商代絲織物的總稱,由於其質料、手感和色澤與白玉相似,所以十分貴重。玉、帛並列,成為商朝貴族的重要用品,一直延續到西周。據說周穆王到西部巡遊,抵達青藏高原一帶,送給西王母的主要禮物就是帛。

 

 

【素】

 

素也是比較常用的表示白色的文字。它出現得很早,在金文裡就有。從構造來看,下半部表示它起源於絲織物,上半部則常被人理解為懸掛絲帛的鉤子或架子,表達「垂」的意思。所以,《說文解字》對「素」的解釋就是「白緻繒也」。「緻」通「致」,是密的意思;「繒」則是秦漢時對絲織品的總稱。所以「素」的本意,就是白色的又密又厚的絲帛。

 

「素」這種織物,是當時多種多樣的「繒」中比較貴重的一種。《詩經‧唐風‧揚之水》中,寫到當時諸侯的打扮,是「素衣朱襮」、「素衣朱繡」,就是穿素做的裝飾了紅色衣領或紅色花紋的衣服。

 

中國的繅絲工藝起源得很早,而從蠶繭中抽出的絲,在沒有染色之前,是呈現白色;當然也有品質不好的絲,會略顯淺黃。而「素」本身就是用未染色的絲織成的,所以又引申出不加裝飾、沒有花紋的意思。《易經》中的第十卦「履卦」,卦辭為「素履往,無咎」,意思就是穿著白色沒有裝飾的鞋子上路就好了,沒有問題。卦辭正是以「素履」來比喻君子樸素清白的處世態度。楊貴妃的姐姐覺得自己長得好看,不化妝就去面見皇帝,也就是史上有名的「素面朝天」了。

 

 

(本文為陳魯南《織色入史箋:中國顏色的理性與感性》部分書摘)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