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24.21 關公文化與荊州之關係(2)|武聖關羽

24.21 關公文化與荊州之關係(2)|武聖關羽

 

荊州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建城史長達2600多年。這裡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也曾是三國時代的文化中心,更曾經是南北朝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而這些歷史條件都曾經深深的影響著關公文化的產生、形成和發展。

 

在古代官方信仰體系中關公的最高受享地位是武聖,而楚國曾是公認的尚武之國。

 

遠在關公文化未產生之前的「春秋無義戰」時期,楚人就成功地依靠這片豐饒的土地和強悍的國力,確立了自己「戰國七雄」的地位,在以後「楚雖三戶」的衰敗局勢下,發出了「亡秦必楚」的吶喊,以武制武,推翻了「失道寡助」的秦王朝。而在關公文化大盛的南宋、明代、清代和民國初期,各派政治勢力在荊州這座軍事要衝演義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因此,荊州武術的歷史累積十分深厚。這一方土地的人民,為防身、為修心、為護家、為衛國,一代代武林前賢不斷承傳、演繹著這種絕對屬於國粹的武術文化,而這種文化又與關公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就像荊州至今保存於民間的獨有拳種窄門拳,發端於抗清復明鬥爭的幫會拳種洪門拳,而清代洪門的內部書籍《洪門志》曾言:

 

「每年五月十三日,為關帝聖誕;每年七月二十五日,為五祖紀念,即紅花亭紀念。」

 

「關夫子來在雲端,弟子跪在地平川。隨帶五百金槍手,要學桃園萬萬年。」現在的國際洪門總會主席劉沛勛也曾親口承認說:「洪門以關公為主神」,可知這種幫會拳種在產生之初就具有關公文化的因子。

 

還有,三國時代關公的兵器是什麼今人雖已無考,但元代以後大刀就成了關公精神的最好象徵,明代著名抗倭將領劉綎就曾手拿「鑌鐵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天下稱『劉大刀』」,他本身也正是關公的鐵桿崇拜者,至今韓國的一座關帝廟中還有他的神位。而荊楚大地自古習關公大刀者極多,歷代以來人才輩出。因此2010年6月24日,首屆中國·荊州「關公刀會」曾在荊州古城隆重舉行,當時的參賽者和觀眾絡繹不絕。

 

關羽的精神、氣節高度符合楚文化中對於英雄的標準,可以肯定的說,正是楚文化為關公文化的產生提供了重要的社會基礎,並且在它產生之初就為其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比如,談到楚文化大家都會很自然的想到《楚辭》,在《楚辭.九歌.國殤》篇中有這樣幾句詩: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這幾句詩體現著無比悲壯的「尚武之風」,其所歌頌的勇猛品格完全可以用來形容關羽。

 

事實上,後世文人也確實曾將關羽的精神氣節比於《國殤》,南宋時期,曾做過太社令的廬陵人曾三異就曾在《同話錄.殤神》中談道:

 

「《九歌.國殤》,非關雲長輩,不足以當之。所謂『生為人傑,死為鬼雄』也。」

 

另外,後世談到關公時,總喜歡說「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以稱讚他的文武全才。《左氏傳》就是《左氏春秋》。三國時期的荊州曾在東漢朝廷沒落以後,一度成為天下的文化中心,並產生了一個承上啟下的學術流派--荊州學派。在這個學派中,有許多名流、宿儒都是研究《左氏春秋》的大家,比如潁容、謝該。《後漢書.儒林列傳》中載:

 

「潁容字子嚴,陳國長平人也。博學多通,善《春秋左氏》,師事太尉楊賜。郡舉孝廉,州闢,公車徵,皆不就。初平中,避亂荊州,聚徒千餘人。劉表以為武陵太守,不肯起。著《春秋左氏條例》五萬餘言,建安中卒。」「謝該字文儀,南陽章陵人也。善明《春秋左氏》,為世名儒,門徒數百千人。建安中,河東人樂詳條《左氏》疑滯數十事以問,該皆為通解之,名為《謝氏釋》,行於世。」

 

而且,在荊州學派的學子之中,並不全都是文人雅士,也有很多赳赳武夫,王粲的《荊州文學記官志》中記載:

 

「於是童幼猛進,武人革面,總角佩觿,脫介免冑,比肩繼踵,川逝泉湧,亹亹如也。」按史書記載,當時的劉備正在為荊州守備新野,他從建安六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七年的時間裡,僅抵禦過一次夏侯惇的進攻,並且大獲全勝。也就是說,身為劉備方面武將的關羽在這段時間裡是有一些空閒時間的。他會不會也是那「比肩繼踵,川逝泉湧」中的一員呢?對此我們已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能夠將《左氏春秋》做到「諷誦略皆上口」,必然需要有一定的學習時間和學術氛圍,而此時的荊州正好可以為關羽提供寬裕的時間和良好的氛圍。可以這樣講,當時荊州學派的這種學術氛圍,就是關公能夠在後世超凡入聖的最重要的原因。

 

關公的形像也和楚文化有關。全世界的華人都知道關公紅臉、鳳目,在有些民間傳說中還提到關公是火德星君轉世,而稍稍了解一點楚文化的人都知道楚人尚紅,崇鳳,並奉火神祝融氏為祖先,這說明了關公文化和楚文化之間必然存在著歷時性傳承關係。在關公文化傳播的漫長歲月裡,三晉文化、齊魯文化、巴蜀文化、閩粵文化、京畿文化、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南方農耕民族文化甚至海外各國的本土文化都曾經對它產生過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截止到目前為止,沒有一種文化比楚文化對關公文化的影響更加持久和厚重。

 

總之,在關公文化的產生、形成和早期發展過程中,處處可見荊州的文化元素,而荊州本地文化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成功的樹立了關羽這個英雄人物作為標杆和榜樣,可以說,關公文化與荊州文化是息息相關的。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