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各地方言不同,古代不同地域的人是怎麼交流的,他們也講「普通話」嗎?

各地方言不同,古代不同地域的人是怎麼交流的,他們也講「普通話」嗎?

中國地域遼闊,各個地域的人們習俗、信仰、語言皆有很大差異,這些地區的人們在交流時不得不尋求共同點,否則很難順利溝通。各地語言千差萬別,南腔北調,常常是對面相語不知所云。普通話是不同地域的人們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它為操持不同方言的人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切入點。  

普通話的設想,來自於古人的構思。中國最早的普通話是以周朝地方語言為基礎的,它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人們已經通用當時的普通話,即雅言來進行溝通。雅言是當時各種語言的標準語音,這種標準語可使華夏地區的人都能聽懂,也是當時的官話,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普通話。雅有雅正的意思,雅言就是合於一定規範的語言。在先秦時期,人們已經達成共識,認識到了雅言的功用。《荀子》就曾說「君子安雅」,認為君子們應該慣用雅言。  

古代的普通話還有「官話」的別稱,這體現了古代普通話與都城所在地關係密切,幾乎就是各朝都城附近的方言。這種傾向早在雅言興起時便很明顯了,比如先秦雅言可能是以洛陽方言為基礎的共同語,秦漢時以關中方言「秦語」為基礎的通語,隋唐時代則以洛陽話為中心,元代以後轉換成為以北京話為中心。晉代政治中心南移之後,全國的通用語言也逐漸分為南北兩支。北方以洛陽雅言為標準音,南方以建康雅言為標準音。  

為了順利交流,古代也曾強行要求不同地域的人們學習通行的語言。清朝雍正年間(1728年)還設立了正音館,正式確立以北京官話為官方地位。通行語,對於民族融合、文化統一都曾作出過不可估量的貢獻。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