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演唱時需要掌握七個音符,優秀的歌唱家能嫻熟地運用音符,演唱出悅耳動聽、千變萬化的各種歌曲。我們熟知的音符有七個,音樂的起伏變化都依賴於音符的迭變重疊。可我們形容人缺乏音樂天賦,唱歌不合律拍時,常會提及「五音不全」這個詞語,既然音符有七個,那麼為何只提到五音呢?
五音的說法和七音並不是一回事。七音符是樂譜中記錄音聲變化的符號,它是從國外引進的。而五音的說法,則是中國古人的發明。自從人類發現聲音存有差異,便開始探求其中的規律,五音算是古人智慧發明之一,早在先秦,人們已經提出了五音的說法,即宮、商、角、徵、羽。古人把五音與五臟相配,認為五音對應五臟器官,所以聲音隨之變化,如脾對應宮音,它的聲音慢而緩;心對應徵音,其聲雄壯明快。這五音類似於西方七音中的「do、re、mi、so、la」(即1、2、3、5、6),原來中國古樂曲是沒有「fa」和「ti」兩個音的。後來古人又增加了兩個音,即變徵、變宮兩音。變徵是角音與徵音之間的樂音,變宮則是羽音與宮音之間的樂音。
五音包括了音樂演唱的重要因素,是歌唱表演的關鍵環節。古人認為音樂變化和五音關係密切,不知曉五音便無法演奏音樂。五音在古代也被視作音樂的代稱,掌握五音就等於熟悉音樂要素。誰要是不懂五音,或者「五音不全」,自然就缺乏唱歌的才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