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襁褓不是一塊布嗎,怎麼成了嬰兒的代指?

襁褓不是一塊布嗎,怎麼成了嬰兒的代指?

人們常把剛剛出生的嬰兒稱作襁褓。為什麼叫襁褓呢?原來這是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事物來代指嬰兒。「襁」本來是指背負嬰兒用的寬寬的帶子,「褓」的意思和「襁」相近,一般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後來也泛指嬰兒包。嬰兒一般是要用小被子包裹起來的。襁褓這兩個照顧嬰兒必需的東西常常在一起使用,母親先把嬰兒用被子包好,以免受涼生病,然後就用寬帶子捆在背上。至今還有不少地方的婦女,把孩子用寬帶子固定在自己背上,可以一邊幹活一邊帶著孩子。  

人們習慣把這兩個字聯繫在一起使用。一提到背嬰兒的寬帶子和包嬰兒的小被子,立刻便會想到尚在襁褓的小嬰兒。早在先秦時,人們就開始使用這個詞語了。漢代的時候這個詞語已經具有了現在的意義,如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就曾說:「武王崩,成王立,而在襁褓之中,周公繼文武之業。」就是用襁褓代指嬰兒時期。  

古代的人很喜歡用襁褓來代指嬰兒時期,這個時候的嬰兒還不到一歲,需要被包裹著。當幼兒過了一歲後,逐漸長大,手腳靈活,強勁有力。這個時候,他們又有了另一個稱呼,叫做孩提。在《孟子•盡心》中有「孩提之童」這種說法。顏師古作注說:「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這個稱呼很有意思,就是說小孩子在襁褓時能夠知道笑了,就該把小孩子從襁褓中抱出來了,所以稱為孩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