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跪坐是一種什麼樣的坐姿?

跪坐是一種什麼樣的坐姿?

古代的席地而坐並不是隨便什麼姿勢都可以,而是有著嚴格的要求。跪坐是古代最普及、最正式的姿勢。一般要兩膝並緊著席,臀部落在腳跟處,平日在席上跪坐時身體還要稍微向後以表示謙恭。  

有時候人們兩膝保持不變,臀部離開腳跟,上身挺直,這個姿勢又叫跽、長跪。這種姿勢往往表示對人的尊敬或者應付緊急情況。西漢時,著名的學者宋忠和賈誼一起聽一個占卜高手講解卜筮。這位學識淵博的占卜高手侃侃而談,講得頭頭是道,宋忠和賈誼佩服得五體投地,馬上整理冠帶,長跪席上,以示對這位學者的尊敬。長跪姿勢多數情況下是表示尊重的,可也有例外。比如著名的「鴻門宴」事件中,劉邦接受項羽邀請前去赴宴,可在宴會上卻受到了項羽部下的威脅,身處生死關頭。劉邦的部下樊噲聽聞這個消息後,立刻破門而入,準備保護劉邦。樊噲闖入軍帳中,項羽被他的威勢所震懾,臀部不由地離開腳跟,身子向上立起,長跪起身。這可不是對樊噲的尊重,而是項羽為了應付緊急情況所做的一種本能的防範,體現出高度的警戒。  

跪坐中的長跪,對古代禮儀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古人的生活中,「跪」是最基本的禮儀。孩子們去私塾接受教育,先得向孔子像行叩拜禮,表示對聖人的尊崇;晚輩拜見長輩,先得叩拜長跪;甚至重要的祭祀活動,都得舉行跪禮。古人由跪發展到跪拜,這是作為臣服、崇拜或高度恭敬的表示。  

與長跪相對,有一種不禮貌的坐姿叫「箕踞」。「箕踞」是臀部坐在席上,兩腳伸開,形狀就像簸箕。從這個名稱我們可以想像這個姿勢並不美觀。這樣不拘禮節的坐姿,隱含著對別人的輕蔑。據說有一次,大思想家孟子的妻子幹活累了,趁著四下無人,便在家裡「箕踞」而坐,想舒展一下筋骨。可孟子看見妻子箕踞而坐,非常生氣,他認為這種姿勢很無禮,竟然揚言要和妻子離婚。後來多虧了孟母苦口婆心的調和,才得以化解。  

後來隨著坐具不斷增加,人們才開始更加依靠坐具。從席地跪坐到依賴坐具的變遷,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體現了人類文明的積累與完善。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