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重要,商旅往來、資訊傳遞、狩獵、戰爭可都離不開馬。古人對於馬情有獨鍾,愛惜有加。有人不惜花費千金,尋求日行千里的良駒寶馬。漢武帝還曾為索取汗血寶馬,不惜發動戰爭遠征大宛國。如何獲得寶馬,成為不少古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歷代對於相馬方法的記載,不絕於縷,代代相承,「按圖索驥」就是有關相馬的一個成語,這源於一個故事。
春秋時的秦國有一位相馬大師技藝髙超,幾近神奇,一眼便能夠識別良馬。人們便用天上負責管理天馬的星宿伯樂來稱呼他,把他也叫做伯樂。他可發現了不少寶馬良駒,使得千里馬物盡其用,因此很受世人尊敬。 伯樂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整理成書,以備傳承後人。他的兒子看見這本書後,沾沾自喜,以為相馬技術非常簡單。於是他便拿著父親的相馬書籍,前去尋找好馬。他認真地比對書本上繪製的圖形,依照書中所寫的寶馬特徵加以尋找,最後找到了一隻符合所有特徵的癩蛤蟆。伯樂之子死摳書本,不切實際,引發得馬變癩蛤蟆的鬧劇,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伯樂戲稱此為「按圖索驥」。 後來人們便用「按圖索驥」來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有時候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辦事情並非泥守規則、生搬硬套就能實現,只有依照經驗、活學活用才能達成目標,「按圖索驥」只能授人笑柄,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