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和尚、尼姑都剃光頭,同樣是出家人,道士為什麼不剃光頭?

和尚、尼姑都剃光頭,同樣是出家人,道士為什麼不剃光頭?

「道士」之名源於戰國、秦漢時的方士,即有方術之士。道教創立之後,道士則專指從道修行的道教神職教徒。南北朝時代奉道之士增多,對在家修持的人,稱為「火居道士」,以區別出家道士。  


  「道士」是男女的通稱,道士也稱道人、羽士、羽客、羽衣、羽人、黃冠等。隋唐前後,習慣上男稱道士、黃冠;女稱女冠、女真。後來又分別稱男、女道士為乾道和坤道。道士的敬稱「道爺」是男女通用的,而沒有「道奶奶」。   道士相互之間則稱道長、道友、道兄等,也是男女通用的,道教以外的人也可以這樣稱呼他們。學問精深、修煉有成或德髙望重的道士可以尊稱為先生、真人,一般是朝廷頒賜。道士們自己按修行也有尊號。  


  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區別,不出家的又稱「居士」。金元以前,都是不出家的道士,沒有必須出家的道士。金代全真教等創立後,制定了出家制度。道士分全真和正一兩大派。全真派道士為出家道士,不結婚,素食,住在道觀裡。男為道士,女為道姑,皆蓄長髮,攏發於頭頂挽成髻,可戴冠,男道士蓄鬍鬚。正一派道士可以結婚,吃葷。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宮觀裡活動,也有一部分沒有宮觀,為散居道士。沒有宮觀的散居道士,一般情況是平時穿俗裝,住在家中。正一道士多為男性,不蓄長發和鬍鬚,髮式同俗人相同。他們不穿道裝時,看不出是道士。   因為佛教認為頭髮是「煩惱絲」,所以剃光頭,而道士則求仙訪道,追求升天成仙,沒有「煩惱絲」一說,所以不剃光頭。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