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不管三七二十一」,為什麼用這個數字?

「不管三七二十一」,為什麼用這個數字?

115L 日常口語中經常用「不管三七二十一」來表示對什麼事情者不管不顧,不問是非情由,不分青紅皂白,一味蠻幹。 那麼為什麼用這幾個數字呢?難道不能說「不管三五一十五」或者其他的數字嗎?  


  「不管三七二十一」這個俗語來源於齊國,同歷史上著名的辯士蘇秦有關。 蘇秦在歷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字季子,洛陽軒里人,是戰國時期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靠三寸不爛之舌遊說諸侯,與秦國對抗。 蘇秦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但從小就胸懷大志,熟讀經書與兵書,立志要做出一番大事業。他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後來與趙秦陽君共謀,發動韓、趙、燕、魏、齊諸國「合縱」,迫使秦國廢帝退地,延緩了秦國的統一步伐。等到樂毅破齊前夕,遭車裂而死。  


  當初,蘇秦到了齊國都城臨淄,見到了齊宣王,進行遊說抗秦。   蘇秦說:「齊國都城臨淄有七萬戶,我私自計算了一下,每戶按三個男子服役,這就是三七二十一萬兵,用不著再往別處征兵,僅臨淄一城,就足夠了。」   蘇秦的這個演算法,顯然有些誇大,當時臨淄全城不可能達到每戶都出三個男子當兵。即使男子,也不一定都能從軍,因為還有老、幼、病、殘在內。所以當時有些齊國人就說蘇秦只知瞎吹,「不管三七二十一」。  


  後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成了貶斥那些缺乏實際經驗、憑主觀臆斷的人的代名詞,由於這個原因只能說「三七」,而不能用「三五」等其他的數字來代替。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