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養生粥「粥公粥婆」是怎麼來的?

養生粥「粥公粥婆」是怎麼來的?

關於「粥公粥婆」的故事,有一個傳說:

 

清康熙十六年,康熙皇帝第五次下江南微服私訪。這一年的秋天,皇上帶著隨從來到廣州,路上染了風寒,廣東地方官吏下文通吿嶺南各路名醫為皇上治病,卻不見成效。

 

後來聽說梅州鄉下有一對阿公阿婆擅長熬粥,他們用家傳秘方配製粥料,既有美味,還能養生健體、消病祛疾。

 

於是地方官派專人把這對阿公阿婆接到官府,並按阿公阿婆的要求架起了柴鍋土灶,精選嶺南特有烏梅為主料,配以其他輔料及若干味中藥,經過若干時辰的文火慢熬,一鍋飄著藥香的養生粥熬製完成。

 

皇帝嘗了一口,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感覺神清氣爽。沒多久,康熙皇帝身體便恢復了。

 

於是阿公阿婆熬粥的名聲就傳了出去,遠近聞名。後來,梅州的這種養生粥在民間廣為流傳,被人們賦予「粥公粥婆」的美譽。

 


 

還有一種傳說是,在乾隆年間,一場瘟疫襲擊了廣東,朝廷派人去救治,成效甚微。卻發現有幾個小村莊在瘟疫中安然無恙,原來他們都是吃了一對熬粥的老夫婦送的粥,這對熬粥的老夫婦被當地人稱為「粥公粥婆」。

 

粥公粥婆的粥加入了大量五穀雜糧和滋補藥物,常吃這種粥的人身體強健,一般的病毒都奈何不了。後來就大力推廣這種粥,疫情終於得以控制,乾隆皇帝大喜,稱讚這對老夫婦為「廣東食神」。

 


 

傳說自然有誇張的成分,但在粥中加入適當的滋補藥物,確實有很好的養生保健效果。「粥公粥婆」也為中華養生飲食作出了重要貢獻。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