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八仙桌」是怎麼來的?

「八仙桌」是怎麼來的?

八仙桌是指桌面四邊長度相等的、桌面較寬的方桌,大方桌四邊,每邊可坐二人,四邊圍坐八人,所以百姓將其稱為「八仙桌」。那麼它是怎麼得名的呢?這要同古代桌子的發展相聯繫起來。

 


 

遠在有虞氏時代就有了幾案類的傢俱,當時稱為「俎」,一般都是在祭祀時使用。

 

「案」的名稱在周代後期才出現,宋高承撰《事物紀原》卷八載:「有虞三代有俎而無案,戰國始有其稱。」「桌子」的名稱在五代時方才產生。

 

在遼金時代已經出現了八仙桌,到了明代,八仙桌的造型已基本完善,分為有束腰與無束腰兩種形式,有束腰的工藝是,在桌面下部有一圈是收縮進去的,而無束腰的即四腿直接連著桌面。

 

至清代時,八仙桌大部分改成帶束腰的,腿有的也改成了三彎腿,牙板加了很多如拐子龍、浮雕吉祥圖案等裝飾性的部件,具有實用性與美觀性並存的特點。明清時期,八仙桌已經很普及了,不論是官宦人家還是普通百姓,都將八仙桌作為很重要的傢俱擺設了。

 


 

為什麼八仙桌能這麼普及呢?

 

從結構和用途上講,八仙桌都有很多優點。在大型傢俱中八仙桌的結構最簡單,用料最經濟,也是最實用的傢俱。其使用方便,形態方正,結體牢固。親切、平和又不失大氣,有極強的安定感,這也使得八仙桌成為上得大雅之堂的中堂傢俱。

 

另有許多民間傳說「八仙桌」同「八仙」有關,均不可考。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