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壽星」這一稱呼是怎麼來的?

「壽星」這一稱呼是怎麼來的?

中國人都喜歡老壽星,認為是長壽的象徵。那麼壽星是怎麼來的呢?

 


 

壽星是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為福、祿、壽三星之一,又稱南極老人星。看起來很普通,慈眉善目,和藹可親。但在古代,他卻曾經是地位崇髙的威嚴星官。

 

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記載,秦朝統一天下時就開始在首都咸陽建造壽星祠,供奉南極老人星。當時的星相學家認為見到壽星,天下太平;見不到壽星,就預示會有戰亂發生。

 

早期星相著作中,也講到如果老人星顏色越是暗淡,甚至完全不見,就預示將有戰亂發生。這時候還沒有把壽星當作長壽的象徵。

 


 

《西遊記》中寫壽星「手捧靈芝」,長頭大耳短身軀。《警世通言》有「福祿壽三星度世」的神話故事。畫像中壽星為白鬚老翁,持杖,額部隆起。「福、祿、壽」三星中的「壽」就是壽星老人,也稱老人星。由此壽星的形象開始向長壽方向變化,也開始為老百姓所喜愛。

 


 

由於道教養生觀念的融人,也使壽星形象發生相應的改變。最突出的要數他碩大的、向前突出的腦門。

 

壽星的大腦門,也與古代養生術所營造的長壽意象緊密相關,比如丹頂鶴頭部就髙髙隆起。一般壽星畫像手裡所捧的壽桃,據說是王母娘娘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吃後可以立刻成仙長生不老。種種長壽意象融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一個和藹可親、大腦門的老人手捧壽桃的形象。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