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很多城市裡現在都保存有城隍廟,「城隍」有什麼含義?

很多城市裡現在都保存有城隍廟,「城隍」有什麼含義?

現在把「城隍」看作是當地的神,掌管一方事務。城隍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他的職權範圍相當於人世間的縣官。道教把城隍當做「剪惡除凶,護國保邦」之神,說他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晴,保穀豐民足。

 

其實最初的「城隍」不是神,而是指城郊外面的護城壕。「城隍」最早的含義是由「水庸」衍化而來的。《禮記•郊特牲》有載:「天子大蠟八,祭坊與水庸。」鄭玄注:「水庸,溝也。」古代人最早信奉的護城溝渠神是「水庸神」,以後逐漸演變為城郊的守護神,即城隍神。

 

據文獻記載,早在公元239年就有了城隍廟。後來,城隍廟逐漸遍佈全國各地。城隍雖屬道教之神,但歷代帝王卻多重視他的作用,屢次予以加封。後唐末帝李從珂封之為王;元文宗又封及城隍夫人。

 

城隍本來是沒有姓名的,自宋代後,城隍便被人格化了,很多殉國而死的忠烈被封為本城城隍。《宋史•蘇緘傳》記載:「緘殉節於邕州,交州人呼為蘇城隍。」人格化的城隍多以屬地名人為主,如蘇州的城隍是春申君,杭州的城隍是文天祥,鄭州城隍廟供奉的城隍爺是紀信,等等,都顯示出城隍擬人化的結果。

 

不論城隍是神還是人,當地百姓都認為能保一方平安,因此祭祀城隍也就成了一種傳統。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