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民間「走百病」的來歷

民間「走百病」的來歷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正月十五日,但多在正月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等,活動豐富多彩,直到夜半才回家。

 

歷史上對這種風俗多有記載。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上載:「元時,婦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病」又曰「走橋」。」清顧祿《清嘉錄•正月•走三橋》:「元夕,婦女相率宵行,以卻疾病。必歷三橋而止,謂之走三橋。」都記載了民眾在元宵節時出來「走百病」的習俗。

 

各地百姓「走百病」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有的地方農村男女老少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謂之「走老貌」,據說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有的地方一大早就到村外散步,甚至騎上牛、馬、驢、騾在大路上奔跑,謂之「跑百令」,諺曰:「跑一跑,不見老。」類同「走老貌」。有的地方人們登高遠眺,有的去陵墓前灸翁仲,也有的人在家灸衣帶,謂之「灸百病」。民國期間所修的《濰縣誌稿》中有一首《濰縣竹枝詞》說:「新正節始過元宵,結隊城頭跑老貓。為乞一年百無病,艾香爭把石人燒。」

 

總之,各地不同的習俗都傳達出人們祈求平安健康的美好願望,人們希望借新的一年來到之際,為一年求一個好的彩頭,祝福全家人幸福安康。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