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和尚的僧衣顏色為什麼都不一樣?

和尚的僧衣顏色為什麼都不一樣?

僧衣是和尚身份的標誌,細心的人會發現不同僧侶的服裝顏色是不同的。不同寺院的出家人站在一處,著裝色彩斑斕,迥然不同。

 

佛法傳入中國近兩千年,在漢族、藏族、傣族等民族間存在著不同的佛教系統,流傳時間也有先後,因此各族僧侶間的著裝各不相同。即使在漢族僧侶中,由於地域廣大和歷史變遷,僧衣的顏色也是多種多樣,與印度原始的僧侶服制差別很大。

 

佛教對僧衣服色的主要規定有兩條。一是顏色不許用上色或純色。二是所有新衣必須有一處點上另一種顏色,以破壞衣色的整齊而避免貪圖穿著,這叫做「壞色」或「點淨」。雖然避開上色和純色,僧衣顏色仍有許多選擇的餘地,但佛教早期多選用赤色作為衣色,所以佛教在漢朝剛剛進入中國時,僧侶也是「披赤衣」的。到了三國時期,僧侶的衣色受到道士服色的影響而逐步趨向於緇色(即黑色之中微有赤意),因而那時開始稱僧徒為「緇衣」或「緇流」。

 

唐朝時,武后依唐代三品以上服紫的規定,賜給沙門法朗等九人紫袈裟,所以在唐宋時代一直都以賜紫色袈裟為榮。另一方面,也因執著於赤色而以朱紅袈裟為最尊重。唐宋以後,僧衣的色彩自由度較大。到明朝洪武初年,制定了完善的僧侶服色制。當時佛教分禪(禪宗)、講(天台、華嚴、法相宗〉、教(又稱律,從事喪儀、法事儀式)三類,規定禪僧穿茶褐常服、青和玉色袈裟;講僧穿玉色常服、綠絛和淺紅色袈裟:教僧穿皂常服、黑絛和淺紅色袈裟。現在的僧衣大多是褐、黃、黑、灰等顏色,也有湘色(即黃綠色)的,沒有一定的規制。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