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河指的就是黃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髙原巴顏喀拉山北麓,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髙原,注入渤海。大約在四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以炎帝、黃帝兩個部族最強大。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他部族形成了「華夏族」。「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華」的本義是花,是美麗的象徵;「夏」的意思是大,是禹的族號。漢代以後,漸稱漢族。後人把黃帝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並把黃河稱為「母親河」、「四瀆之宗」。
黃河沿途的地理環境複雜,河水從上游挾帶大量泥沙進入平原地區後,泥沙沉澱,形成了「地上河」,致使黃河經常改道。歷史上,黃河曾多次改道。有記載的最早的一次黃河大改道是在《漢書•溝洫志》:「周譜雲,定王五年河徙。」後歷經新莽魏郡改道、北宋澶州橫隴改道、明洪武至嘉靖間的河道變遷、清咸豐銅瓦廂改道等大的改道。因此,有的村莊原來在黃河東面,若干年後,可能會因黃河改道,而變為在黃河西面。後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被人們用來比喻人事的盛衰興替,變化無常,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