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博士」自古以來就與學位有關嗎?

「博士」自古以來就與學位有關嗎?

如今,「博士」一詞在中國代表著最髙學位,很多人以為它是從英文Doctor翻譯而來,其實並不是這樣。「博士」一詞是中國本土詞彙,而且歷史悠久。

 

「博士」的稱謂,在中國古代有幾種涵義。作為官名,始見於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徐慎《五經異義》:「戰國時,齊置博士之官。」博士主要掌管全國古今史事以及書籍典章,有機會潛心讀書治學,所以學識淵傅。如秦博士伏生學問髙深,尤精《尚書》。到了漢文帝時,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書》二十八篇。「皇帝」這個封建最高統治者的稱號,還是由秦時的博士所議定的。

 

「博士」在古代是專備皇帝諮詢的文官,兼管教育和學術。秦代至漢代,博士的職責主要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漢武帝採用公孫弘的建議,設五經博士,專掌經學傳授。到了唐代,設置國子、太學、四門等博士。隋唐之前採用征拜和薦舉的辦法來選拔博上,不需要經過層層考試,著名的漢儒董仲舒,便因學識淵博而在景帝時被舉為博士。

 

古代還把專門精通某一種職業的人稱為「博士」,如「醫學博士」、「算學博士」、「太常博士」(精於禮儀的人)、「太樂博士」(通曉音律的人)等。後來還出現了「茶博士」的稱呼,這是套用博士的職銜稱呼茶樓、茶館內沏茶跑堂的堂倌。「茶博士」一詞始見於唐代《封氏聞見錄》:「茶罷,命奴子取錢三十文酬茶博士。」這些茶館堂倌不但茶藝髙超,有許多絕活,還由於廣泛接觸社會各階層而見識廣博,因此被茶客譽為「茶博士」。中國古典小說如《水滸傳》、「三言二拍」中有很多關於「茶博士」的描寫。

 

到了近代,博士正式和學位掛鉤,其官職之意已經消失。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