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女大十八變」中的十八並非確指年齡,但十八卻的確是表示年齡的常用詞語,意即十八周歲。除此之外,古人還常用其他方法表示年齡,如女子十五稱作及笄,半百是指五十,六十叫做花甲等等。在古典小說中,常有作家在描述少女時會使用「青春二八,真有如花之容,似月之貌」或者「年方二八,生得如花似玉;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等形容女子的套語。讀者或許會納悶,這裡的「二八」究竟是多大,難道是指二十八周歲嗎?
其實「二八」意指二乘八,即十六。古代常用個位數相乘來表示十位數。如三五表示十五,三七表示二十一,九九表示八十一。「二八」最早只是表示數字,並不僅指年齡。如《左傳•襄公十一年》:「女樂二八」指的就是十六人,而南朝宋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中的二八指的卻是農曆每月的十六日。後來,古人才頻繁地使用「二八」表示年齡,再加上它讀來清脆上口的特點,所以更是時常「拋頭露面」。詩文中「紅妝二八年」的描寫,真是生動而傳神。
與此相近,還有用二七、二九等表示年齡的,意謂十四、十八歲。南朝陳後主《東飛伯勞歌》「年時二七猶未笄」,《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詩詞歌賦,般般皆曉,篤好琴簫。」就採用了這種表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