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錢幣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各式各樣的,戰國晚期的秦國才開始鑄造「圓形方孔」的錢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了一大批有建設性的措施,統一錢幣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條。從此這種圓形方孔式樣的錢幣就成為中國古代社會最為通行的錢幣形狀,後來民間也用大錢、銅錢來稱呼這種形狀的錢幣。
將銅錢稱為「孔方兄」有個特別的來歷。晉代時有個名士叫魯褒,他曾戲稱自己對金錢「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這本是魯褒對「錢」的遊戲說法,但是在晉末那個盛行玄談、講究風度的年代,「孔方」、「方兄」或「孔方兄」作為錢的代稱迅速流行起來,因為人們覺得用「孔方兄」來代指錢幣,不但符合它自身的形狀,而且完全消除了言及「錢」時的庸俗氣,使得人們覺得說話者知識淵博、氣質脫俗。直至今日,儘管銅錢已經成為古物,但是仍舊有人用「孔方兄」來稱呼錢,體現了一種豁達與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