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中國古代的士兵為甚麼黥面?

中國古代的士兵為甚麼黥面?

黥面,就是士兵刺字,這是從「鯨刑」和「雕靑」的風尚演變而來,經過唐末五代而逐漸形成制度的。(鯨刑:指古代一種刑罰,方式是刺額塗墨;雕青:指唐朝南方少數民族流行的紋身。)

 

唐末五代時,戰亂頻發,割據各地的軍閥四處強征人民當兵。為了加強控制,防止逃亡,軍閥們紛紛實行在士兵臉上刺字的辦法。大概從後梁太祖朱溫,經過後周太祖郭威再到北宋,在士兵臉上刺字逐漸形成了制度,成為募兵的必經程式。當兵成了一種特殊的職業,一旦當上兵,剌了字,就得終身隸屬軍籍,不能再從事其他職業了。同時這也說明,中國古代士兵黥面源於募兵制的需要。

 

募兵制度盛行於宋,重文輕武的習俗也以宋朝為重。士兵刺字制度反映了唐宋之際隨社會經濟變化而引起的武人身份地位的變化;刺字制度就顯示這一點,使得士兵成了社會上特殊的低賤階層,重文輕武的習俗思想亦更加流行起來。宋代有謠諺云:「好鐵不打釘,好兒不當兵。」

 

南宋時,有時募兵就只在手臂上刺字,不再刺面了。元朝統一中國之後,風氣一變,士兵刺字的制度無形取消。而犯人的刺字從此也改為刺手臂而不再刺面了。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