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春秋時期戰國人,他的真實姓名叫秦越人,又號盧醫。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被後人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
張仲景,東漢人,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這是中國最早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它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華佗,又名敷,字元化,後漢末沛國(今安徽亳州)人。精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對「腸胃積聚」等病,飲麻沸散,須臾便如醉腸洗滌,縫腹摩膏,施行腹部手術。
皇甫謐,提起他人們可能立刻想到他編撰的《針灸甲乙經》。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
葛洪,兩晉時期人,字稚川,自號抱樸子,著有《肘後備急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症候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
孫思邈,唐朝人,著有《千金方》一書,據考證活了102歲,人們把他當做「神仙」,尊稱為「藥王」。
錢乙,北宋人,中國醫學史上第一個著名兒科專家。他撰寫的《小兒藥證直訣》,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它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後人視之為兒科的經典著作,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朱震亨,元代著名的醫學家。他倡導「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理論,被後人稱為「滋陰派」的創始人。
李時珍,明朝人。他寫的《本草綱目》在中國醫學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葉天士,名桂,號香岩,又號上律老人,清代著名的醫學家。